《運動力詳解》

一:力的定義 編輯

  1. 力的定義: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2. 有人說:你這是說的力的作用。是錯誤的。
    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我說的是力的本質特點。
    為什麼傳統理論說: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幾百年了,就沒有人去反對呢?
    為什麼我說出來就遭到反對l1?況且,我還沒有說是「作用」啊!
  3. 因為「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只能通過物體的運動和不運動表現出來。
    物體運動,一定是因為有力。
  4. 因此說,力的定義: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二:運動力的定義 編輯

  1. 運動力的定義:能夠使物體運動的力叫運動力。
  2. 不管有沒有外力,能夠使物體運動的力都叫運動力。
  3. 物體運動,是因為運動力>0。物體不運動是因為運動力=0。
  4. 結論:運動力才是物體運動的真正原因。
  5. 因此,運動力的定義是對力的定義的進一步完善。

三:運動力是從哪裡來的 編輯

  1. 運動力物體的運動力是從施力物體裡來的。
  2. 物體的運動力=施力物體的作用力-運動物體的阻力。
  3. 施力物體的力也是施力物體的運動力產生的作用力現象。
    如果施力物體沒有運動現象,絕對不能的其他物體施力。
  4. 施力物體對運動物體可以瞬間接觸施力。
    比如發射炮彈,射擊,扔手榴彈,碰撞等等。
    運動物體離開施力物體後,因為有運動力,所以能繼續運動。直到運動力=0,才會停止運動。
  5. 施力物體對運動物體可以長時間接觸施力。
    比如上升的火箭,上升的飛機,上升的電梯,汽車火車等等。
    如果運動物體離開施力物體後,就不可能能繼續上升運動。
    運動的汽車火車離開施力物體後,就會慢慢停下來。

四:運動力的方向 編輯

  1. 運動力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2. 力的方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通過物體的運動方向表現出來。
  3. 因此,運動力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五:運動力的作用點 編輯

  1. 運動力的作用點在運動物體的重心。
  2. 運動力平均作用在運動物體的每一個質點上。
  3. 如果運動物體的每一個質點上的運動力不一樣,物體形狀會發生改變。

六:運動力的大小 編輯

  1. 運動力的大小是指每一秒運動力的大小。
  2. 每一秒運動力的大小=物體質量X每一秒運動的速度。
  3. 有人問:運動力只能1秒1秒的計算嗎?不是的。
    有了每一秒的運動力,任何時間t的運動力都能計算出來了。

七:運動力的計算公式 編輯

  1. 運動力的計算公式:L=kmv。
    L,每一秒的運動力。k=1/秒(每一秒)。m,運動物體質量。v,運動速度。
  2. 運動力的計算公式L=kmv,可以計算大到宇宙天體,小到電子,分子,光子每一秒運動需要的力。

八:運動力的單位 編輯

  1. 運動力L=kmv的單位:L單位:雷。k單位:1/秒。m單位:千克。v單位:米/秒。
  2. 運動力的單位:1L=1千克·米/秒·1/秒=1雷。
  3. 運動力1L=世界通用的力1N。
  4. 運動力的單位1L=1千克.米/秒.1/秒=1雷,揭示了力的本質:力與物體每一秒的運動狀態密不可分。

九:運動力第一定律 編輯

運動力第一定律:運動力和物體運動的關係:

  1. 運動力=0,物體靜止。
  2. 運動力>0,物體運動。
  3. 運動力不變,物體勻速運動。(包括勻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勻速曲線運動)。

十:運動力第二定律 編輯

運動力第二定律:運動力與速度的關係:質量不變,阻力不變的條件下,運動速度與運動力成正比。

  1. 運動力越大,速度越快。
  2. 運動力越小,速度越慢。
  3. 運動力=0,速度=0。
  4. 只有力增加,速度才能增加。
  5. 證明:牛頓第二定律的力只產生加速度是錯誤的。
    沒有速度的增加,哪裡來的加速度?

十一:運動力第三定律 編輯

運動力第三定律:運動力與外力的關係:

  1. 外力能夠改變運動力物體的運動狀態。
  2. 如果外力的作用力與運動力物體的方向一致,能夠使物體的運動速度變快。
  3. 如果外力的作用力與運動力物體的方向相反,能夠使物體的運動速度變慢。
  4. 如果外力的作用力與運動力物體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能夠使物體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5. 證明:牛頓第三定律說:「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錯誤的。

十二:牛頓第一定律是錯誤的 編輯

(對不起:原帖子有錯誤,刪除重發)

  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簡稱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見的完整表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2.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說了物體的三種狀態:
    1. 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 保持靜止狀態。
    3. 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
    1. 憑什麼去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 憑什麼會有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呢?
    3. 有人說:是因為有動量。
    4. 什麼是動量?為什麼是動量?既然說是動量了,為什麼又說是慣性呢?
    5. 經典力學也說:物體運動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難道勻速直線運動不是運動嗎?沒有運動方向嗎?為什麼力就不不存在了呢?
    6. 雷氏理論說:只有物體的運動力不變,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7. 證明:說慣性是對力與運動關係的無知。
    1. 物體憑什麼保持靜止狀態?
    2. 只有物體受到的合外力=0,運動力=0,才能保持靜止狀態。這是任何人都可以實驗證明的。
    3. 證明:說慣性能保持靜止狀態是對力與運動關係的無知。
    1. 外力憑什麼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
    2. 經典力學也認為只有力和力的作用。難道「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的外力就不和力作用了?難道是和慣性,和動量去發生作用了?
    3. 雷氏理論說:只有運動力不變,才能保持速度不變的運動。
    4. 只有與運動力同方向的外力作用,才能迫使它運動速度增加。
    5. 只有與運動力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才能迫使它運動速度減小。
    6. 只有與運動力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的外力作用,才能迫使它運動方向改變。
  3. 證明: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錯誤的。
    提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人是對力和運動關係的無知。
    那些相信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人,瘋狂反對運動力理論的人,更是對力和運動關係的一無所知。

十三:牛頓第二定律是錯誤的 編輯

  1. 牛頓第二定律說: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定量的計算力與運動的關係,F=ma)。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為米每二次方秒。
  2. 牛頓第二定律是牛頓力學的最關鍵性錯誤。
  3. 物體受到的力是合外力,不是作用力。
  4. 物體運動的標誌是速度V,而不是加速度a。
  5. 物體受到的合外力F=物體的運動力L。
  6. 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與運動速度是成正比關係。
    質量不變時:
    1. 合外力=0,物體靜止。
    2. 合外力>0,物體能運動。
    3. 合外力越大,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
    4. 合外力越小,物體的運動速度越慢。
    5. 合外力不變,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
  7. 合外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
  8. 事實證明:合外力只和速度有關係,和加速度沒有任何關係。
    牛頓的合外力只產生加速度的牛頓第二定律是錯誤。

十四:牛頓第三定律是錯誤的 編輯

  1. 牛頓第三定律說: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說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牛頓第三定律是錯誤的。
  3.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這只是兩個物體相互作用後,合外力=0時的一種靜止狀態。
  4. 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後,合外力>0時,會發生物體的運動現象。
  5. 當一個物體作用在另一個物體的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會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6. 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因為有兩個物體的力的存在,才能發生相互作用。
    如果只有一個物體的力,和誰去相互作用呢?
  7. 證明:說物體的力只有在物體作用時才存在,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是錯誤的。
  8. 證明:牛頓第三定律是錯誤的。

十五:速度=位移/時間的錯誤 編輯

  1. 高中物理說:速度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用$ v={\frac {s}{t}} $表示。
  2. 速度=位移/時間是錯誤的。
  3. 位移只與物體運動的始末位置有關,而與運動的軌跡無關。如果質點在運動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後回到原處,位移則為零。
    1. 難道運動員在400米環形跑道跑n圈後回到原來位置的運動速度=0嗎?
    2. 難道飛機飛行幾百公里後回到原來位置的飛行速度=0嗎?
  4. 證明:速度=位移/時間是錯誤的。
  5.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速度呢?
    正確的是:速度=運動的路程/運動的時間。用$ v={\frac {S}{t}} $表示。V,速度;S,運動路程;t,運動時間。

十六:速度方向的錯誤 編輯

  1. 高中物理說:速度的方向即為物體運動的方向。
  2. 說「速度的方向即為物體運動的方向」是錯誤的。
  3. 因為速度=路程/時間。路程=長度。長度,時間和任何方向都沒有關係。
  4. 結論:說速度有方向是錯誤的。

十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問題 編輯

很多人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體糾纏不清。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兩個物體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力。
  2. 靜止的物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
    比如:
    靜止的汽車:汽車重力(作用力)=地面對汽車的支撐力(反作用力)。合外力=0。
    靜止的吊燈:吊燈的拉力(作用力)=吊燈的重力(反作用力)。合外力=0。
  3. 靜止的汽車在水平方向上有摩擦力阻力。
  4. 當汽車牽引力(作用力)=汽車在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阻力(反作用力)時,合外力=0,汽車一定是靜止的。
    經典力學,教科書上面都說:汽車受到的合外力=0,汽車勻速直線運動。
    這完全是不懂裝懂的胡說八道!
    這是對人類的徹頭徹尾的欺騙!
    可憐那些沒有智商的科奴們卻如獲至寶,奉若萬古不變的真理,代代相傳!
    不知道這種欺騙什麼時候才是一個盡頭!!!???
  5. 只有當汽車牽引力(作用力)>汽車在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阻力(反作用力)時,合外力>0,運動力>0,汽車才能夠運動。
  6. 只有汽車的運動力不變,汽車才能勻速運動(不光是勻速直線運動)。
  7. 物體的作用力$ < $物體阻力,比如人用力踢牆,牆肯定是靜止的。
  8. 物體的作用力>物體阻力,比如人用力踢足球,合外力>0,足球運動力>0,足球肯定能飛出去。作用力越大,足球飛的越快越遠。
    這就是實驗實踐證明。

十八:力和速度的關係 編輯

  1. 速度是合外力>0產生的。如果沒有合外力>0,就沒有運動速度。
  2. 因此,合外力>0,產生的是運動速度,而不是加速度。
  3. 力和速度的關係是:
    1. 每一秒1N的合外力=每一秒1L的運動力=1千克質量m每一秒產生1米/秒的速度v.。
    2. 每一秒5N的合外力=每一秒5L的運動力=1千克質量m每一秒產生5米/秒的速度v.。
      ............................
    3. 證明:力和運動速度成正比關係。
    4. 證明:任何一點點力的改變都會引起速度的改變。
  4. 結論:經典力學說運動不需要力,是完全錯誤的。

十九:力和加速度的關係 編輯

  1. 力和速度成正比關係。
    1. 每一秒1N的合外力=每一秒1L的運動力=1千克質量m每一秒產生1米/秒的速度v.。
    2. 每一秒5N的合外力=每一秒5L的運動力=1千克質量m每一秒產生5米/秒的速度v.。
      ............................
    3. 證明:沒有力的增加,就沒有速度的增加。
  2. 合外力和加速度的關係:
    1. 用每一秒1N的合外力對1千克質量m作用1秒,產生每秒1米/秒的速度v.。
    2. 用每一秒1N的合外力對1千克質量m作用5秒,產生每秒5米/秒的速度v.。
    3. 用每一秒5N的合外力對1千克質量m作用1秒,產生每秒5米/秒的速度v.。
    4. 證明:
      用每一秒1N的合外力對1千克質量m作用5秒,產生每秒5米/秒的速度v=用每一秒5N的合外力對1千克質量m作用1秒,產生每秒5米/秒的速度v.。
    5. 證明:每一秒1N的合外力作用5秒的力=每一秒5N的合外力作用1秒的力。
      3,結論:只有增加力,才能增加速度。
      4,說力不變能產生加速度是錯誤的。

二十:自由落體運動 編輯

  1. 自由落體運動:是在重力作用下運動力勻速增加的勻加速運動。
  2. 1千克物體每一秒增加運動力4.9L。每一秒增加速度4.9米/秒。
  3. 1千克物體第一秒運動力4.9L。第一秒速度4.9米/秒。
  4. 1千克物體第二秒運動力9.8L。第二秒速度9.8米/秒。
  5. 1千克物體第三秒運動力14.7L。第三秒速度14.7米/秒。
    .............................
    以此類推。
    t時間的運動力L=1千克物體每一秒增加的運動力4.9LXt=4.9LX1/sXt。
    t時間的運動速度v=每一秒增加的速度4.9米/秒xt=4.9m/sx1/sxt。
  6. 證明:越高的物體,下落時間越長,運動力越大,運動速度越快。

二十一: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和運動力關係 編輯

  1. 在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物體質量不變,引力不變,重力不變。
  2. 在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引力作用在物體質量上,質量運動產生運動力,每一秒增加4.9L運動力。
  3. 結論:在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重力不會改變。只有運動力每一秒增加4.9L的改變。

二十二:關於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問題 編輯

<一> 施力物體:就是對其他物體施加力的物體。 編輯

  1. 施力物體的力=施力物體的運動力L=kmv。
  2. 沒有物體運動,沒有施力物體的運動力L=kmv。任何物體都不可能施力。
  3. 施力物體的運動力L=kmv=對其他物體的作用力。
  4. 證明:
    1. 一切施力物體的力都是在和其他物體作用前就已經具備了的。
    2. 傳統理論說作用力是在發生作用時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是錯誤的。

<二>受力物體:接受施力物體運動力的物體。 編輯

  1. 受力物體受到的力(作用力)=施力物體運動力L=kmv。
  2. 當受力物體受到的力(作用力)等於或者小於受力物體的阻力(摩擦力)時,受力物體是靜止不動的。
  3. 當受力物體受到的力(作用力)大於受力物體的阻力(摩擦力)時,受力物體是能夠運動的。
  4. 受力物體的運動力L=kmv=施力物體運動力-受力物體阻力(摩擦力)。運動力越大,速度越快。
  5. 證明:傳統理論說受力物體也是施力物體是錯誤的。

二十三:檢測一下你自己是否無知 編輯

  1. 不知道1秒運動5米的速度v=5米/秒的人,是無知的。
  2. 認為只能用微積分,用d計算速度的人,是無知的。
  3. 不知道任何瞬時的速度都是每秒多少米的人,是無知的。
  4. 不知道任何速度v,都可以代入運動力公式計算出需要的運動力的人,是無知的。
  5. 證明:那些堅信經典力學說「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的人,是無知的。

二十六:運動力越大時越省燃料的證明 編輯

在運動過程中,對於同一物體,運動力越大,速度越快,越是節省燃料。

  1. 比如:要讓1千克物體阻力為1N時第一秒運動10米。那麼:
    1. 第1秒需要11N 的外力,產生10L運動力,才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10米。
    2. 第2秒撤銷外力後,只有9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9米。
    3. 第3秒只有8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8米。
    4. 第4秒只有7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7米。
    5. 第5秒只有6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6米。
    6. 第6秒只有5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以5米/秒速度運動。
    7. 第7秒只有4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4米。
    8. 第8秒只有3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3米。
    9. 第9秒只有2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2米。
    10. 第10秒只有1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1米。最後1米運動完了,運動力沒有了,停止運動了。
    11. 11N的外力一共運動了10秒,運動路程55米,平均每米的外力0.2N
  2. 比如:要讓1千克物體阻力為1N時第一秒運動1米。那麼:
    1. 第1秒需要2N 的外力,產生1L運動力,才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1米。
    2. 如果第2秒撤銷外力後,只有1L運動力,能讓1千克物體運動1米。
    3. 因此,2N的外力一共運動了2秒,運動路程2米,平均每米的外力1N
  3. 證明:在運動過程中,對於同一個物體,運動力越大,越是節省外力。
  4. 最重要的是,如果1克燃料產生1N的外力。那麼:
    1. 第一種運動,11克燃料能夠讓1千克物體運動55米。平均每米消耗燃料0.2克。
    2. 第二種運動,2克燃料能夠讓1千克物體運動2米。平均每米消耗燃料1克。
    3. 證明:在運動過程中,在相同質量,相同條件下,運動力越大,速度越快,越是節省燃料。
    4. 這是理論上的證明,應該是沒有誤差的。
    5. 但是,在客觀的具體運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誤差肯定是存在的。
  5. 同時還進一步證明:
    1. 只有合外力>0,運動力>0,才能產生運動速度v。
    2. 只有保持運動力不變,才能保持速度v不變的勻速運動。
    3. 運動在有阻力的過程中,必須使用燃料產生的外力去增加克服阻力的運動力,保持原來的運動力不變,才能保持勻速運動狀態。
    4. 證明:經典力學說「勻速直線運動合外力為0」是錯誤的。
    5. 證明:經典力學說「運動不需要力」是錯誤的。

二十七:運動是絕對的 編輯

  1. 物體運動速度=0,靜止。
  2. 物體運動速度>0,運動。
  3. 因為速度是絕對的。
  4. 因此,運動也是絕對的。
  5. 說運動是相對的都是錯誤的,無知的。

二十八:靜止是絕對的 編輯

  1. 什麼叫靜止?

答:速度=0,就是靜止。

  1. 速度=0,這是絕對的。
  2. 因此,靜止是絕對的。
  3. 有人說,房子是靜止的,山是靜止的。難道它們沒有隨著地球運動嗎?

答:這些人不知道是地球承載著房子,山的運動。如果地球速度=0了,地球,房子,山還在運動嗎?

  1. 問這些問題的人是對運動和靜止的概念一無所知。

二十九:慣性定律是錯誤的 編輯

  1. 運動力>0,物體運動。
  2. 運動力=0,物體靜止。
  3. 物體不存在慣性。
  4. 慣性定律是錯誤的,無知的。

三十、天體的引力,運動力,公轉和自轉 編輯

天體的引力,運動力,公轉和自轉(原創)

作者 雷紹武

天體為什麼公轉和自轉,至今都是人類的不解之謎。作者做出了通俗的科學的解釋,僅供大家研究參考。

宇宙中,一切運動的天體都具有引力和運動力。引力和運動力是宇宙天體產生公轉和自轉的缺一不可的兩個力。

一,引

1,引力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只要物質存在,引力就存在。

2,引力與電磁力不相同。電磁力有極性。引力沒有極性。

3,未自轉的天體的引力呈輻射狀,如同向外四射的太陽光芒。

4,引力的方向與光芒的方向恰恰相反,每個引力都直指該天體質心。

5,引力的大小與天體的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引力的範圍也越大。

6,引力的大小與該天體的距離成反比。離該天體越近,引力越大。離該天體越遠,引力越小。距離相等,引力大小相等。這就是氣態物體,液態物體為什麼都是球形的原因。也是氣態物體,液態物體,流體物質形成圈層結構的原因。

7,天體質量不變時,天體引力的大小,方向,範圍都不會改變。

8,引力的位置和方向在天體上面都是固定不變的,與轉動的天體同步。

9,自轉著的天體,在自轉軸的中心有一個與自轉軸垂直分布的同向同步旋轉著的引力圓盤(黃道面,赤道面)。引力圓盤兩邊相同緯度的引力面與自轉軸中心成對稱漏斗形,緯度越高,漏斗形引力面的夾角越小,自轉軸兩極的引力為一條直線(自轉軸延長線上),因此,離引力圓盤兩邊越遠的漏斗形引力面無法形成同步旋轉的圓平面運動的中心引力拉力。

只有引力圓盤(黃道面,赤道面)上的引力,才存在同向同步旋轉的圓周運動的中心引力拉力。這就是衛星系統,行星系統,太陽系統,銀河系統等一切旋轉系統形成共向共面的主要原因。

10,引力作用的目的:是要將引力範圍內的一切物體通通吸收到引力中心物體上面。

但是,為什麼宇宙天體沒有因為引力的相互吸引而凝固成一個整體呢?這是因為在宇宙中除了引力外,還有一種能夠與引力抗衡的力——運動力的存在。

二,運動力

1,運動力是物體的運動屬性。宇宙中,一切運動的物體都是因為有運動力。

2,麼叫運動力:能夠使物體運動的力,都叫運動力。

3,運動力計算公式:運動力L=kmv.

勻加速運動時,v=at。 a,加速度。t,加速時間。K為常量=每秒=1/秒。m,物體質量。V,運動速度。L,每秒的運動力。

4,為了不與傳統力單位混淆,運動力的單位:雷。

為了同世界通用的力F,N接軌,1L=1N。1L=1N=1/秒*1千克*(1米/秒) =1雷。

意義是:1L的運動力=1千克物質以1米/秒速度運動1秒需要的力。

5,運動力的作用點:作用點在運動物體的質心,平均作用在運動物體的每一個分子上。

6,運動力的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方向。

7,運動力和速度的關係。

質量和環境條件不變時,運動力與運動速度成正比。

運動力>0,物體運動。

運動力越大,運動速度越快。

運動力越小,運動速度越慢。

運動力不變,運動速度不變,物體勻速運動。

運動力增加(運動力+外力),運動速度增加。

運動力減小(運動力-外力),運動速度減小。

運動力=0,運動速度=0。物體停止運動。

8,運動力產生的根源。

一切引力,電磁力,運動力物體作用時的合外力>0等,都是產生運動力的根源。

運動力=外力-阻力=合外力>0。

9,運動力是唯一能夠與引力抗衡的另一種力。因為有運動力的存在,宇宙天體才不會因為有萬有引力的相互吸引而凝聚成一個整體。

10,天體運動的運動力,就是當年牛頓等科學家無法認識的,認為是「上帝的推動力」。

也是現代科學家錯誤認識的「暗能量」。

11,運動力和引力,是宇宙天體產生自轉和公轉的缺一不可的兩個作用力。不管缺少了任何一個力,宇宙天體就不可能發生公轉和自傳。

下面,以地球為例說明宇宙天體是怎樣發生公轉和自轉的。

三,地球為什麼能繞太陽公轉

地球能不能繞太陽公轉,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旋轉著的引力圓盤後,離太陽距離的遠近是關鍵。

地球起源體的運動力大小L=kmv是在它進入太陽系地球軌道以前就具備了的。單以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引力圓盤時離太陽的遠近不同,中心拉力(引力大小)不同,就會產生三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種結果:假設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引力圓盤時離太陽較近,如果在金星或水星的位置,太陽對地球起源體的中心拉力就會比地球起源體的運動力大很多,地球起源體的公轉軌道必定會越轉越小,最終融入太陽。

第二種結果:假設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引力圓盤時離太陽較遠,如果在木星、土星或天王星的位置,太陽對地球起源體的中心拉力就會比地球起源體的運動力小很多,地球起源體的公轉軌道必將是一個橢圓。離太陽越遠,運動力比中心拉力就大得越多,橢圓軌道就會越扁長。當運動力比中心拉力大得太大時,太陽引力就拉不住地球起源體,橢圓軌道就會開口,地球起源體就會跑出太陽系去。

第三種結果:只有當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引力圓盤時,離太陽不遠不近,使地球起源體每一秒的運動力約等於太陽對地球起源體每一秒的中心拉力,運動力與中心拉力的夾角約為90度時,地球起源體才可能繞太陽公轉,成為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因地球起源體每一秒的運動力略大於太陽每一秒的中心拉力,所以,地球的公轉軌道是一個近似於圓的橢圓。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就是一年。

從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原理中,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揭示宇宙中的許多秘密。

(一)、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離旋轉中心越近的星體,因引力越大,公轉的運動力必須越大,速度必須越快。如果運動力小了,就會被吸入旋轉的引力中心。

離旋轉中心越遠的星體,因引力越小,公轉的運動力必須越小,公轉速度必須越慢。如果公轉運動力大了,速度快了,就會離開旋轉中心跑出去。

(二)、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如太陽系中,無論是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無論它們的體積是大是小,速度是快是慢,離太陽是遠是近,它們各自的每一秒的運動力都要等於或略等於太陽對它們每一秒的中心拉力,夾角略等於90°,公轉的天體才不會落入或離開公轉的中心。才能長久的繞太陽公轉。

如果它們每一秒的運動力和中心拉力相差太大時,不是被吸入太陽中,就是跑出太陽系去,必將在太陽系中消失。

如果運動力和中心拉力的夾角比90°小的太多時,它們的公轉軌道必定越轉越小,最終被吸入引力中心。

如果運動力和中心拉力的夾角比90°大的太多時,它們的公轉軌道必定越轉越大,最終一定會跑出這個旋轉的引力系統。

天體的中心拉力=運動力=kmv。因此,不需要用萬有引力定律去計算中心拉力。

(三),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如太陽系中,由於各天體進入太陽系前的速度不同,因此,太陽系中各行星的公轉速度也不同。

(四),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如太陽系中,由於各天體進入太陽系前的體積不同,質量不同,物質含量不同,物質密度不同,因此,太陽系中各行星,衛星的體積不同,質量不同,物質含量不同,物質密度不同。

(五),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如太陽系中,各個行星,彗星形成橢圓軌道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太陽帶著圍繞它轉動的一家兒女在快速度向前運動(每秒250公里)。

當行星和太陽同向運動時,行星繞過太陽的前半軸必然短。

當行星運動方向與太陽運動方向相反時,行星在不停向後運動,太陽在不停向前運動,行星繞過太陽時的後半軸必然長。

因為行星的運動力不能擺脫太陽對他的拉力,因此,在太陽中心拉力和運動力的作用下,行星又不停的向前運動。因此,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如太陽系中,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橢圓軌道越扁長。

(六),如果太陽的引力和地球的運動力比地球起源體內部物質之間的引力,粘接力還要大太多時,無論地球起源體是氣態,岩漿狀態,還是碎裂的岩石狀態,都會被撕裂成無數的大大小小的星體。太陽系中的小行星環,小行星團,土星環,除了星體相互碰撞碎裂以外,一般都是這樣形成的。

(七),在太陽系和其他公轉系統中,有個別天體是逆公轉的。這是因為個別天體是逆著引力圓盤旋轉方向進入公轉系統的。系統還沒有將它們完全改變。它們如逆水行舟,公轉難度比較大,比較特殊,因此少見。

(八),在公轉系統中,還有個別天體不共向共面。這是因為中心天體有無數的同心的引力圓平面(就像一個球通過球心切開,有無數的圓平面),能夠形成圓周運動的中心拉力。如果它們的軌道同引力圓盤上天體運行的軌道相交,很容易被引力圓盤上的天體吸收或撞碎。因此少見。

(九),在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系統中,如太陽系中,各個旋轉系統在形成的過程中,該吸入引力中心的,早就被吸入引力中心去了;該碰撞的,早就碰撞過了;該跑出去的,早就跑出去了。因此,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較穩定的公轉天體,公轉系統。

(十)、本理論能夠解釋宇宙中的一切公轉現象和公轉系統現象

四,地球為什麼能自轉

1,地球的自轉是從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引力圓盤時就產生的。

2,地球的自轉是地球的運動力同太陽的引力共同作用產生的。

地球的直徑約12756公里。當地球起源體進入太陽引力圓盤時,被太陽強大的引力吸引,向日面的引力最大,離太陽越近引力越大。背日面的引力最小,離太陽越遠引力越小。地球的運動力與太陽的引力是幾乎相等的,夾角約為90度。而地球向日面的運動力被太陽引力拉著了,抵銷了,背日面的運動力最大。太陽引力作用在地球上是每一秒要拉住地球,不讓地球繼續向原來運動的方向運動。它對地球的運動是一種摩擦阻力。地球向日面上的這個摩擦阻力(太陽引力)和背日面地球的向原來方向運動的運動力形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地球背日面的運動力每一秒不停的拉動地球依次奔脫太陽的引力向前運動,而前方相等的太陽引力又依次不停地拉住地球,阻止地球向前運動。在相等的地球運動力和太陽引力的力矩的相互不停的共同作用下,地球的自轉就產生了

3,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就象我們往地面上擲出一個球,當球接觸地面時,就會產生滾動自轉一樣。一旦運動力沒有了,速度也沒有了,球也不會轉動了。如果只有運動力,而沒有地面的摩擦力(球未接觸地面),球也不會轉動。太陽的引力既是對地球的中心拉力,又是地球自轉的摩擦力(阻力)。因為距離相等,引力相等。太陽相等的引力面,就像地球滾動的地面。地球的運動力不停的拉動地球,克服太陽的引力(阻力)向前運動,又被前方的太陽引力平面中相等的引力(阻力)拉著並且不停的傳遞,地球就繞著自己的軸心不停的自轉起來。

地球的自轉就是這樣產生的

4,地球的自轉產生白天和黑夜,自轉一周就是一天。

因地球的自轉要克服太陽的引力(阻力),所以,地球的自轉是勻減速運動。有人說,是潮汐引起地球減速,難道不知道潮汐是引力作用產生的嗎?據測定,6億多年前每年約424天,4億年前每年約400天,2.8億年前每年約390天,每經過一百年地球長期減慢約2毫秒

5,因為地球起源體是岩漿類物質,因此,地球的自轉使地球由一個圓錐體變成了一個微扁的球球。在本身重力和運動力的作用下,使地球形成了明顯的圈層結構。

從地球產生自轉的原理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揭示宇宙中的許多秘密。

(一)、一切天體進入其他天體引力範圍時,只要天體的運動力方向與中心引力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都可能產生自轉。

(二)、一切自轉的天體都有一個與軸心垂直的引力圓盤。質量越大,引力圓盤越厚,引力範圍越大,承載的天體就越多。如太陽系,銀河系,木星,土星等。質量越小,引力圓盤越薄,引力範圍越小,承載的天體越少,甚至沒有。

(三),一切自轉天體引力圓盤(黃道面,赤道面)上的圓周運動的中心拉力最大,只有進入這個引力圓盤的天體最有可能形成公轉系統。

(四), 如果被吸引的天體在進入引力圓盤(黃道面,赤道面)時的上中下位置不同,引力圓盤兩邊的中心拉力必然小於引力圓盤中間的拉力,天體在引力圓盤兩邊的運動力必然大於引力圓盤中間的運動力,它們的自轉軸必定同引力圓盤(黃道面,赤道面)產生不同的角度。

只有被吸引的天體是從引力圓盤正中進入,赤道兩邊的質量相等,引力相等,運動力相等,他的自轉軸才可能與引力圓盤(黃道面,赤道面)垂直。

在同一個旋轉系統中,因為衛星,行星,恆星等在引力旋轉圓盤(黃道面,赤道面)的上中下的位置不同,因此,它們的自轉軸的角度就必然不相同。

地球的自轉軸與太陽引力平面(黃道面)的交角為23度27分,因此,地球上有一年四季的變化。

(五)、在同一旋轉系統中,自轉的速度與該天體的體積成正比。體積越大,自轉力矩越大,自轉速度越快。體積越小,自轉力矩越小,自轉速度越慢,甚至不能轉動。太陽系中,木星體積最大,自轉最快,水星體積最小,自轉最慢。

(六),無論是氣態,固態或者液態星體,當它們的自轉速度太快時,只要物體的運動力大於自身的引力,粘接力時,固態也會被撕裂。中間必然會產生空洞,形成快速度旋轉的空洞的圓環形星體。

(七)、一切自轉著的星體一旦跑出它的公轉軌道,飛出這個引力圓盤,在自轉力矩運動力的作用下,在宇宙空間中照樣能自轉。

如果自轉的天體在宇宙中不斷吸收外來天體,不斷壯大,不斷旋轉,就會形成宇宙中旋轉的天體系統。

(八)、宇宙空間中有許多不規則的小星體也在自轉,它們的自轉大多是因為邊沿曾經碰擦而發生的。或者是因為爆裂時,受力不平衡產生的。

(九),在同一旋轉系統中,可能有個別逆自轉現象存在,那是天體進入系統前就具備了的自轉現象,進入系統後,系統還沒有能力改變它的逆自轉現象。這種現象是個別的,不會影響整個系統。

(十)、以上理論可以解釋宇宙中一切自轉現象和自轉系統現象。

結論:天體的自轉,公轉等運動現象,是天體的引力和運動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既不是上帝在推動,也不是暗能量在推動。

希望有智商有認知能力的人認真去看,慢慢理解!

三十一、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問題 編輯

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問題

作者 雷紹武

1,因為傳統的錯誤理論毒害太深,培養的愚昧無知,頑固不化的奴才太多太多,到現在都不明白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原因是什麼?

2,雷紹武從提出運動力理論開始,就反覆強調;運動力L=kmv>0,物體運動。運動力L=km=0,物體靜止。

3,雷紹武反覆強調:運動力是維持物體運動需要的力。只有外力才能改變運動力大小。

4,要讓運動的物體停止下來,只有外力(阻力)使運動力=0,才能停止運動:

(1)當阻力立即=運動力時,運動力立即為0,物體能夠立即停止運動。

(2)當阻力<運動力時,運動力緩慢為0,物體能夠緩慢的停止運動。

從施加阻力到停止運動需要的時間t=運動力/阻力。

阻力越大,停止運動的時間越短。阻力越小,停止運動的時間越長。

5,反對雷氏理論不可怕!難道那些反對的人就沒有一點點人的智商去明白?

用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理論解釋汽車、火車等的剎車、事故等問題 編輯

一個運動的物體怎樣才能停止運動? 編輯

作者 雷紹武

1,雷紹武強調過幾百次了:一個運動的物體,只有運動力L=kmv=0時,才能停止運動。

2,一個運動的物體,只有外力(阻力,剎車,摩擦力)什麼時候使運動力L=kmv=0,什麼時候就停止運動。

因此,一個運動的物體從運動到停止的時間過程不一樣,是因為阻力(剎車,摩擦力等外力)的大小不一樣。

相信有智商的人一定明白!

所有的車都可以立即停下來 編輯

作者 雷紹武

1,所有的車都可以立即停下來。

2,速度越慢的車越是容易安全的停下來。

3,速度越快的車運動力L=kmv越大,遇到阻力相等時停下來,會發生嚴重碰撞,車毀人亡。

4,因此,提醒大家不要超速行駛!

剎車摩擦力=運動力何時停車? 編輯

作者 雷紹武

1,如果剎車摩擦力一秒後=運動力,一秒後車子運動力=0,應該運動一秒後停車。

2,如果剎車摩擦力立即=運動力的話,車子運動力立即=0,應該立即停車。

3,雷紹武強調過很多次:只有運動力=0,才能停止運動。

什麼時候車子運動力=0,什麼時候停車。

什麼叫剎車? 編輯

作者 雷紹武

1,剎車,就是利用剎車系統產生的外力(摩擦力)去減小控制車輪前進的運動力。

2,剎車時,車輛運動力減小,車輛減速;車輛運動力=0,車輛停止運動。

3,快速度行駛車輛的運動力大,運動力往往高出剎車摩擦力的幾十幾百倍。緊急剎車時會損壞車輛和剎車系統。

4,因此,不能超速行駛。剎車時緩慢剎車,只有行駛車輛的運動力=剎車系統的摩擦力時,車輛才能停止運動。

關於剎車問題(原創) 編輯

作者雷紹武

1,剎車,就是利用剎車系統產生的外力(摩擦力)阻力去減小控制車輪前進的運動力達到停車目的。

2,快速度行駛車輛的運動力大,運動力往往高出剎車摩擦力的幾十倍。緊急剎車時會損壞車輛和剎車系統。

3,因此,不能超速行駛。剎車時應該安全緩慢剎車,使車輛運動力逐漸減小,只有行駛車輛的運動力=剎車系統的摩擦力時,運動力=0,車輛才能停止運動。

a,從剎車開始到停止運動需要的時間t=剎車前的運動力/剎車摩擦力。
b,從剎車開始到停止運動時的路程S=0.5vt。v,剎車時的初速度。t,剎車到停車時間。
c,剎車摩擦力=剎車前每秒運動力/剎車時間t。

4,剎車時,如果剎車片已經是抱死車輪的了,具體是通過兩片減速片卡住內轂,使車輪無法轉動,達到瞬間使車輪停止轉動。

(1)如果剎車片抱死車輪的摩擦力(阻力)=車子運動力,車應該立刻停止前進。

(2)如果剎車片抱死車輪的摩擦力(阻力)<車子運動力,車仍然存在運動力,不可能立刻停止,依舊會向前摩擦滑行一段距離,當運動力=0時,才能停止運動。
a,滑行時間t=(剎車前的運動力-剎車摩擦力)/地面摩擦力。
b, 滑行的路程S=0.5vt。v,剎車後的速度。t,滑行時間。
c,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具體測量。準確無誤。

(3)如果剎車系統受到損壞,會出現失控現象。

5,緊急剎車時,抱死車輪的摩擦力(阻力)使車輪停止了運動。但是,車體的運動力不可能立即為0,車上不固定物體的運動力L=kmv(m,物體質量,v,剎車前的車子速度)會繼續向前運動。這就是官科原來的錯誤認識「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