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㶬

imported>Hydrogen Sulfide2025年1月30日 (四) 10:53的版本 (你重写就重写,删分类干什么?改名字干什么?而且你也没重写什么东西。)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根据由锑星著名超理学家委员会通过的相关法案,本条目介绍的对象受到相关机构的较严格管控。
注意本条目的主题不是双原子碳


乙㶬(英文:Ethune),是标况下唯一一种稳定的㶬烃[1](Alkune),它的结构很特殊,是游离碳原子在锑场和等离子体的激发下出现2d轨道,并且2d轨道直接无视其他轨道,让相同的拥有2d轨道的碳原子之间发生重合而得到。属于少数不含氢的烃,存在于深层矿井和高层大气中,易燃,不容易完全燃烧,可用作燃料,但是单独使用性能不佳,常常辅助其他燃料,提高它们的燃烧热,由于其高度的亲核性,更是有机合成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中间体。与甲烷,乙烯,乙炔,苯并称为工业五烃,与“四叔”(三甲胺,叔丁基锂,异丁烷,全氟三丁胺)并称为锑宙工业的“四叔五烃”。

历史 编辑

1920年,王存臻在锑场下,用高压电和高温分解0.5毫克石墨,形成大量游离碳原子,使用锑光原子光谱仪照射其中的一个碳原子,经过超理分析技术研究后,他在一10%的游离碳原子碳原子的锑光光谱图上发现了一条未知的轨道,经测定,这些游离碳原子最外层一颗价电子居然出现了传说中的2d轨道,并且在恢复室温时与相同的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形成了碳碳四键!这令超理学家十分震惊,这种现象已经无法使用碲球人的薛定谔方程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了,并且,直到至今,超理学家也都只是提出了几种假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煤油蒸汽-乙㶬-乙烷喷灯

1941年,时代锑星上报道了一则有关利用乙㶬的煤油溶液为燃料制作的发动机的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乙㶬的存在从单纯的理论价值上升到了实用价值,但是,虽然乙㶬燃烧热很高,由于乙㶬很难充分燃烧,会因为加热互变成更稳定的炭黑导致损失,同时大量炭黑粉末对锑星人呼吸道具有刺激性,以及锑星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的完全普及,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以乙㶬的煤油溶液作为燃料的工具仅剩下了煤油蒸汽-乙㶬-乙烷喷灯,它放出的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可达1700°C,比反物质喷灯更加可控。

1980年,锑星超理学家利用锂盐红发明的超理分析技术,检测到了许多锑星深层矿井里含有乙㶬,碳星高层大气内也含有微量该物质,打破了当时乙㶬不存在于自然界的假说。但是这些矿井内乙㶬含量很少,如果人们都以乙㶬作为燃料的话,锑星自然界中所含的乙㶬甚至不够锑星一个村用8个月,后来随着人们发现高于10亿标准锑场强也能让石墨和金刚石转化为乙㶬,超理学家们开始推测这些来自自然界中的乙㶬可能是在锑星100亿年前的锑星形成初期的极锑纪时期深层地下存在超强锑场所致。

性质 编辑

 
乙㶬在空气中燃烧

基本性质 编辑

乙㶬在结构上类似于乙炔,毫无疑问它是一个标准的线型分子,两个碳原子都呈现dsp2杂化,乙㶬中的碳原子因为含有不稳定的2d轨道和碳碳四重键(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和1个δ键),使得其非常活泼,是一种极强的亲核试剂,经常配成饱和氧烷富勒烯【即(H2O)60】溶液使用(标况下质量分数浓度大约为12%)常温下可直接和氯气甚至卤代甲烷,氢砹酸和水反应,分别生成卤代烃和3-卤代丙炔,工业上利用它作为一种强亲核试剂,作为生成其他烃类的前体。因为其碳原子轨道间的高度重叠,碳原子之间距离缩到最小,一定程度上又提升了其键能和稳定性。乙㶬分子不含氢,碳原子间作用力较大,难以完全燃烧,燃烧时可能会因为受热互变成炭黑,同时生成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常温下可利用紫外线照射来促使两者反应,最初产物主要是一氧化二碳,一氧化三碳和一氧化碳[2],到反应后期会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乙炔在加热时可以还原许多金属氧化物并对应地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㶬可以还原许多种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溶液,次氯酸钠,超盐酸,卤素单质,甚至是汞盐和银盐,虽然在无机化学上这种物质是一种优秀的还原剂,但其在无机化学上还原剂的地位被次磷酸取代。

乙㶬也可以发生加氢,以镍粉为催化剂,乙㶬最先会被加氢成乙炔,如果条件适合且氢气过量,它最后可以变成乙烷,但是使用乙㶬和氢气在工业上制取乙烷,不仅产品纯度不好控制,而且得不偿失,目前,超理学家已经出了让研究这一反应的逆反应发生的方法,即便随着反物质能源的推行,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也没有缩小。因为文字守恒定律几乎无法制备乙㶬,同时乙㶬在有机合成工业用途巨大,目前几乎还没有任何一种亲核试剂可以从综合性质上取代乙㶬作为亲核试剂。乙㶬也可以水化,它的水化以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作为催化剂,类似于炔烃水化,乙㶬会先和铜离子形成环正离子,随后经过硫酸提供氢离子促进环正离子水解形成乙炔醇和铜离子,乙炔醇二聚形成二聚乙烯酮。

 
聚乙㶬分子

聚合 编辑

 
㶬合五烃

乙㶬于22万个标准大气压和铌的催化下加热,可形成聚乙㶬(Polyethune,简称PT),这是一种黑色的硬度极高的塑料,硬度为钻石的40倍,是已知最硬的物质之一,碲球人已经制得,在掺杂超氢碘酸锑酸的情况下导电性已经接近于铜,是近年来超理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许多商家开始开发这种物质的产品,有人将其称为"黑色硅",由于制造聚乙㶬所需压强极大,目前这种物质价格还比较昂贵,主要作为高级导电塑料等。

另外,乙㶬,异戊二烯和正戊炔,新戊烯按照1:3:5:1的比例在五锑化三铌的催化下高压加热,可形成一种白色的高聚物,这种高聚物于1960年被首次合成,1971年开启商业化利用,常常被用于制作耐腐蚀的塑料,由于它的单体是一些五碳烃和乙㶬,故该化合物也被叫做㶬合五烃[3]

近年来,超理学家们发现,乙㶬在高速旋转的木子土子撞击下也可以被激发并衰变成硼,同时放出2d轨道上的电子形成β射线。[4]

超激化 编辑

乙㶬在强锑场下会发生超激化反应,此时碳原子的全部电子激发为价电子,形成碳碳六键。这种状态下的乙㶬极其不稳定,需要持续输入能量才能存在。

制造 编辑

等离子体激发法 编辑

 
臭氧省的一座用于生产乙㶬的高锑场放电塔

是目前最传统的量化生产乙㶬的方法,由涂效灰在1920年乙㶬被发现后首次理论设想该方法来生产乙㶬,1942年铌星北联试剂厂首次使用[5]。由利用石墨蒸汽在电浆和高锑场,高温作用下转变为乙㶬的特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制备乙㶬,启动时需要投入大量石墨,同时抽干塔里面的空气来避免乙㶬在高能条件下被氧化,后方连接两台有抽气机和锑场发生装置,塔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高能放电棒,还含有许多细小的铜质树突装导线来增大放电面积,在主控制室内准备完毕后即可启动放电按钮,开始生产乙㶬,放电结束后需要冷却一段时间再将锑场恢复至正常避免乙㶬热解为石墨,此方法优点在于方法简单粗暴,不需要用到复杂原料,缺点是会消耗巨额电量,导致此方法生产出的乙㶬价格较高,且有时甚至会得不偿失,目前正逐渐被其他方法所替代。

乙炔光脱氢法 编辑

 
铥038的结构式

2010年,超理学家们发现了可以利用一种复杂的含配合物(俗称铥038)配合强还原性的超强酸超氢碘酸固体催化乙炔在光照下分解出氢气和乙㶬,这为乙㶬的生产做出巨大的贡献,其催化原理与乙炔的正离子化和光子还原有关。但是考虑到铥038合成的困难和昂贵,目前该方法还未完全普及。仅在各种高级试剂厂和锑宙一线的工厂里城市使用。

双原子碳转化法(乙烯脱氢法) 编辑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让乙烯高温下分解出双原子碳和氢气,并用大量铌场稳定生成物的同时用专门的去氢剂[6]除去氢气,加以锑场进行转化,其制造设施类似于传统方法,能耗略低于传统方法,利润较高,未来可能会被乙炔光脱氢法完全取代。

锑场分解乙炔银法 编辑

在强锑场下以聚甲烷-聚乙烯-聚乙炔复合物催化少量乙炔银于60°C平稳分解为银粉和乙㶬而不是一般情况下爆炸性分解为银粉和碳粉,该方法仅适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乙㶬,因为大量乙炔银在锑场下加热能产生剧烈爆炸,曾有一家化工厂因为贪小便宜利用此方法制备乙㶬导致才开厂两天工厂就被炸飞,所有在场员工均死亡[7]

用途 编辑

燃料 编辑

这是乙㶬最早的用途,当乙㶬被王存臻发现时(详见上文“历史”章节),他的好友老国哥第一个提出要利用乙㶬作为燃料,但是由于乙㶬虽然具有巨大的燃烧热,但难以完全燃烧,故一般作为辅助燃料使用,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热,如碲球山东蓝翔技校中使用的挖掘机机油内就溶解有3%的乙㶬,并放入一小块防止乙㶬在地球上分解,目前该用途已经不常见。根据锑星食用化学品管理局统计,2021年全年,全锑宙为燃料而生产乙㶬的量仅有13亿吨,但为有机合成生产的乙㶬却高达10000亿吨。

有机合成 编辑

见上文”性质“章节

催熟 编辑

乙㶬可以加速果科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使它变为对锑星人无害的稳定同位素,还可以像乙烯和乙炔一样催化果实成熟,但是乙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其实远不及乙烯和乙炔,且制备不易,故很少使用,但是一些超理生物学家发现,锑星深层矿井的非光合植物拜灯的果实能在那么苛刻的条件下成熟的原因其实与空气中微量的乙烯,乙炔和乙㶬有关。

安全 编辑

 
乙㶬的NFPA704

危险性 编辑

乙㶬属于中等毒性气体,并且它不支持生命,所以乙㶬浓度一旦过大就会导致人发生窒息,再加上乙㶬扩散速度偏快,故在小房间内乙㶬气罐泄漏时即便开窗通风都很容易引发窒息事故,大量吸入也会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它更危险的地方在于它的爆炸极限和易燃的特性,同时还难以完全燃烧,乙㶬的爆炸极限在0.5%~75%,这使得乙㶬一旦扩散到空气中就很容易引发火灾,在周边使用电暖炉甚至都可能会爆炸,因此著名超理学家委员会将乙㶬列为一类半管制易燃物,进行中等强度的管控,乙㶬只能在合法合规的超理实验室中可以买到。

需要注意的是,乙㶬在见光时会缓慢地被氧化为一氧化碳,因此乙㶬不能见光保存。

毒理学 编辑

由于乙㶬和一氧化碳在配位化学上的相似性,它在血液内可以与血红-蓝蛋白[8]发生紧密结合,同时人们体内没有特定的酶来卸下被乙㶬结合的血红-蓝蛋白上的乙㶬分子,导致人体无法及时排出体内超级脂肪酸(C300~C1000)不完全氧化产生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同时乙㶬在血液中对于自由基和自由基类似物十分活泼(尤其是原子氧,超氧化氢和红氧化氢),能发生一系列链式自由基反应,干扰人的正常的细胞代谢,可能会使人出现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所幸的是常压下乙㶬在血液内溶解度并不大,使乙㶬对大部分星球的人毒性降低。

储存条件[9] 编辑

 
乙㶬的存放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2. 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3.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等设施。
  4. 储气站与相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其他公用设施安全距离及站场内的平面布置,应符合该星球现行标准。
  5. 包装方法:锑钢气瓶。
  6. 警示标签:易燃气体。

应急措施 编辑

火灾 编辑

作为一种易燃气体,乙㶬易引发火灾,在遇到由乙㶬引发的火灾时,应立即切断气源,同时禁止使用一酸科化二氢一氧化二氢灭火器,卤代烃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喷洒火源,极易因为乙㶬和这些物质在高能条件下发生反应而引发爆炸性燃烧,应当使用稀有气体或稀有气体-铜锂合金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引导在场人员有序的撤离火灾现场。

中毒 编辑

迅速使用氟气-臭氧-氟化氢-氰化氢混合剂对患者进行洗肺从根本上解决中毒,同时带患者撤离现场,为患者提供富氧空气以维持呼吸,或者向患者体内注射少量0.09%的过氧化氢溶液,以去除血液内乙㶬。

供应 编辑

目前各跨星大试剂厂供应情况如下:

商品名 生产厂家 含量 价格(换算成RMB)
乙㶬 石蜡溶液

500ml

铌星北联试剂厂 8%~10% 65RMB
乙㶬 氧烷富勒烯溶液

250ml

8%~12% 40RMB
乙㶬 石蜡溶液

500ml

氪星鿏氪膦试剂公司 8%~10% 120RMB
乙㶬 加压安瓿玻封

15 * 1.5ml

99.99995% 300RMB
14C】乙㶬气体

安瓿玻封

3 * 1.2ml

9N 830RMB
乙㶬 罐装气体

3L

锑星赵明毅市大锑试剂厂 97% 140RMB

拓展阅读 编辑

注释和参考 编辑

  1. 㶬烃(Alkune)简称㶬,是一种含有碳碳四键的不饱和烃,通式CnH2n-4。乙㶬不是唯一的㶬烃,还有丙㶬(C3H2)和丁㶬(C4H4)等,虽然游离原子碳符合㶬烃通式和定义,但因性质与㶬烃差异巨大一般不将其视作甲㶬。参考自赵明毅《锑星超理学辞典(2016版)》
  2. 参考自文献《乙㶬与原子氧反应的探究》(1999年12月7日发表,作者J.S.HCl),其中文献给出了锑磁波反射图和锑光光谱图证明了反应过程。
  3. 对于那些智商捉鸡,怎么样也考不上锑星大学地球人,地球上有一首歌名为:漠河舞厅
  4. 参考自《超理放射学》(锑星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中的第2章第25段
  5. 参考自《锑宙通史 第五卷 泛锑宙工业史》(2022版),《锑宙通史》编写团队编著 锑星大学出版社。但也有资料认为最早使用该方法生产乙㶬的是氪星鿏氪膦公司于1941年底首次采用,目前两种说法还是有争议,两公司官方也未给出回应
  6. 去氢剂是工业上常用的于高能条件在气体混合物中去除氢气的物质,由镍-钯催化剂和金属铵组成,形成氢化铵的同时不会损失乙㶬和一氧化碳,可以做到灵活的吸收氢气和放出氢气
  7. 参考自《钙星一化工厂爆炸事故》2017年12月2日 锑星日报,记者米卡诺岛兔王,文中称该化工厂名称为石灰新区第三化工厂,事后该化工厂被整改
  8. 血红-蓝蛋白是一种存在于锑星人等生物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血蓝蛋白类似物,但是它仅用于运输一氧化碳,其中心为一个二价钴,在吸收一氧化碳前为中心二价钴为四面体配位,呈蓝色,吸收一氧化碳后结合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形成八面体配位,呈粉红色,与特定器官表面的血红-蓝脱羰基蛋白识别后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脱去一氧化碳。
  9. 引自《锑宙和平委员会危险物质黄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