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性:修订间差异
imported>安德烈耶维奇 添加分类 |
imported>安德烈耶维奇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恶臭性(鹰语:stinkiticity)''',指一些含[[锑]]的物质(也有极少数特例,如[[傻炔]])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极其稳定、难以发生亲电加成或者亲核取代的性质。恶臭性理论由著名超理学家钿羧嚆二先生提出,同时,先生也总结了具有恶臭性物质的经验规律:“114514规则”。 | '''恶臭性(鹰语:stinkiticity)''',指一些含[[锑]]的物质(也有极少数特例,如[[傻炔|β-傻炔]]和[[恶臭烃]])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极其稳定、难以发生亲电加成或者亲核取代的性质。恶臭性理论由著名超理学家钿羧嚆二先生提出,同时,先生也总结了具有恶臭性物质的经验规律:“114514规则”。最简单的具有恶臭性的物质是锑苯。 | ||
== 基本内容 == | |||
=== 判断依据 === | |||
114514规则:114514规则是钿羧嚆二先生总结的判别一种物质是否具有恶臭性的经验规律,该规律的主要内容是:若一种物质至少有一个环(1)、至少有一个离域大π键(1)、至少有四的不饱和度(4)、至少有一个五元环(5)、至少有一个碳碳三键、取代基、杂原子或者中心原子(1)、单个分子内至多含有四个锑原子(4)。满足以上规则的物质即具有恶臭性。 | |||
[[File:锑苯.gif|缩略图|108x108像素|锑苯的结构简式]] | |||
=== 重要物质 === | |||
==== 锑苯 ==== | |||
锑苯是一种具有恶臭性的化合物,化学式C<sub>6</sub>H<sub>6</sub>Sb,与苯的性质类似,但它的碳碳键键长却较长,并且具有较强的[[锑场]](约1.5kzmy/mol),这可能是其内部包合的锑原子所致。 | |||
[[Category:超理]] | [[Category:超理]] | ||
[[Category:超理理论]] | [[Category:超理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