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臭性
外觀
惡臭性(鷹語:Stinkicity),指一些含銻的物質(也有極少數特例,如β-傻炔和惡臭烴)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極其穩定、難以發生親電加成或者親核取代的性質。惡臭性理論由著名超理學家鈿羧嚆二先生提出,同時,先生也總結了具有惡臭性物質的經驗規律:「114514規則」。最簡單的具有惡臭性的物質是銻苯。
基本內容
判斷依據
114514規則:114514規則是鈿羧嚆二先生總結的判別一種物質是否具有惡臭性的經驗規律,該規律的主要內容是:若一種物質至少有一個環(1)、至少有一個離域大π鍵(1)、至少有四的不飽和度(4)、至少有一個五元環(5)、至少有一個碳碳三鍵、取代基、雜原子或者中心原子(1)、單個分子內至多含有四個銻原子(4)。滿足以上規則的物質即具有惡臭性。

重要物質
銻苯
銻苯是一種具有惡臭性的包合物,化學式Sb@C6H6,與苯的性質類似,但它的碳碳鍵鍵長卻較長,並且具有較強的銻場(約1.5kzmy/mol),這可能是其內部包合的銻原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