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二酸科化氯」:修訂間差異
外觀
imported>Chlorous acid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Hydrogen Sulfide 小 →处置方法 |
||
第18行: | 第18行: | ||
[[Category:化合物]] | [[Category:化合物]] | ||
[[Category:酸科理论]] | [[Category:酸科理论]] | ||
[[Category:超理 | [[Category:超理物质]] |
於 2024年8月6日 (二) 06:33 的修訂
氫二酸科化氯,化學式為Cl/2H。一種通常情況下為暫態的化合物,在多數星球上不能存在。但經過二氫婦女的研究後,發現該物質可由氫一酸科化氯在強銻場下催化,並加入少許穩定劑製得。
性質
深黃綠色到深黑紫色的液體,具氯化氫氣味,密度約為25.51g/cm3,與其非銻化物的密度相等。具有揮發性,在空氣中與水蒸氣結合而強烈發煙。
性質極不穩定,常溫常壓,且在強銻場環境下可穩定存在。加熱或降溫即可脫銻化。
不可燃也不助燃,分解時不發生爆炸性分解,是典型的溫室氣體。
能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比較安全無害的其他產物。
危害
大量的氫二酸科化氯排放會引起溫室效應;並且該物質由於不穩定,在空中因溫度或氣壓變化可發生脫銻化反應,會形成著名的脫皮雨或爆炸雨災害。
處置方法
需要向空中排放大量一氧化碳與其發生反應,使其無害化處理。處理時,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以防發生脫銻化反應;參與處理的人員需戴好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面罩,不得攜帶任何帶有銻場的物品,不得發功,也不得進食、飲超鹽酸和吸煙。處置中若聞到附近空氣帶有燒酒或腐草嗅味,需立即撤離並報告上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