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語
人造語言
物理語(Physico),是實驗室命名元素及物質等術語使用的重要語言,因為英語很簡單,實驗室曾經使用英語給物質命名,然後漢化。但是1979年的一個命名高峰期迎來了新問題。由於許多種元素性質相似,利用英語詞根難以對應,當時不得不造大量單詞,被許多人反映這些詞過於拗口。實驗室很久沒有命名元素,直接挪用了IUPAC公司的命名,也遭到群眾反對(因為這樣就和愚蠢的碲球人一樣了!)。
直到1981年,實驗室利用電信號發現了一個新文明,位於離我們宇宙很近的硫鈍宇宙。這個文明很先進,已經達到了全宇宙統一的水平。實驗室派出實驗隊伍,乘坐超光速飛船,也就是超光速倍光速飛船的前身,花了32年抵達該文明(可是在實驗室只過了4年,原理詳見此文)。可惜,我們僅獲得了他們最後給出的電信號:
- 我們的生命已經不久了
我們才意識到,超光速飛船的速度遠遠不夠,1993年發明了更快的超光速飛船,可以接近1億倍光速。第二次出發花了1.5年,總算是收到了他們的來電,說已經被物理文明的人接待,正在研學。1994年,他們抵達了實驗室,帶回來了物理語翻譯成中文和英文的詞典。
語言內容
這種語言共有78個字母,但是都可以被簡化成英語字母。
據物理文明的人告知,該文明已有數百萬年的歷史。其文明和語言對於科學的認知深刻,含有大量科學術語的詞綴(當然也有日常語言的詞綴)。其總詞彙量不可測,詞典上已找到20,000,000多個詞語。
這種語言學習不難,(當然,我們是不會向碲球人透露學習方法的)以至於可以在一個月內學會,並高效溝通。
語言風格、特點
物理語的特點是簡便,幾乎所有的詞都不超過十個字母,而且容易辨別,他們利用排列組合,沒有造出同音詞,因此沒有誤會。
還有一個特點是快,但是聽的清楚,這點與中文相似。據說正常講話最快可以一秒說22個詞。
後續
實驗室的人立即愛上了這種語言,開始撈詞庫,改元素名稱。
2002年,實驗室統一規定所有元素名稱以後都使用物理語詞根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