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科」:修訂間差異
外觀
imported>境界面上的规范场论 科系元素特有“一”字不省略 |
imported>境界面上的规范场论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 |||
第1行: | 第1行: | ||
{{元素信息|title1=硝科|名称=硝科 Shouka|符号=÷|原子序数=7.5|周期=第二周期|颜色=土黄色|常见化合物=一硝科化三氢(÷H<sub>3</sub>)、氢氧化销(÷H<sub>4</sub>OH)|常见化合价=-3~+5}} | {{元素信息|title1=硝科|名称=硝科 Shouka|符号=÷|原子序数=7.5|周期=第二周期|颜色=土黄色|常见化合物=一硝科化三氢(÷H<sub>3</sub>)、氢氧化销(÷H<sub>4</sub>OH)|常见化合价=-3~+5}} | ||
'''硝科'''(英文:Shouka,有时也称Nitroka),曾有部分研究者将其称作安科(英文:Anka),是一种[[科系元素]],顾名思义是锑化的[[氮]],符号÷,原子序数7.5。 | '''硝科'''(英文:Shouka,有时也称Nitroka),曾有部分研究者将其称作安科(英文:Anka),是一种[[科系元素]],顾名思义是锑化的[[氮]],符号÷,原子序数7.5。核内有7个质子、7个金子、1个正电科。 | ||
== 研究历史 == | == 研究历史 == | ||
在以往的超理学研究中,氮元素一直都没能被锑化。但有一次,几个超理学家通过一种已经失传的技术对氮气施加极强锑场,当周围锑场达到45227546Bs时,奇迹发生了。氮元素居然被锑化了,形成了硝科单质(÷<sub>2</sub>)。 | |||
在以往的超理学研究中,氮元素一直都没能被锑化。但有一次,几个超理学家通过一种已经失传的技术对氮气施加极强锑场,当周围锑场达到45227546Bs时,奇迹发生了。氮元素居然被锑化了,形成了硝科单质(÷<sub>2</sub>)。制造这么强的锑场是很烧钱的一件事, | |||
制造这么强的锑场是很烧[[钱]]的一件事,[[超理实验室]]曾估计,如果使用这种方式制取硝科,那么这个项目将会直接花光实验室两百年的积蓄,这样也只能获得13克硝科单质,并且提纯后只剩下9克!显然这种方式来生产硝科是不现实的,超理实验室也就没有再继续试图制取硝科,硝科的研究也一度陷入停滞。 | |||
后来有超理学家在一系列研究中,偶然发现了一种从[[氨|氨气]]出发进行锑化来制取硝科的方法,这种方式需要的锑场强度比直接对氮气进行锑化时要小得多,从而也大大降低了生产硝科的成本,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 |||
== 性质 == | == 性质 == | ||
第13行: | 第16行: | ||
== 化合物 == | == 化合物 == | ||
硝科单质与氢气在300摄氏度就可以反应生成一硝科化三氢÷H<sub>3</sub>( | 硝科单质与氢气在300摄氏度就可以反应生成一硝科化三氢÷H<sub>3</sub>(又称㲵)。一硝科化三氢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四氢一硝科𬭩÷H<sub>4</sub>OH,(又称氢氧化<u>销</u>,但此时要加下划线,以防止与151号元素[[销]]混淆),这是一种强碱,不同于NH<sub>3</sub>·H<sub>2</sub>O。 | ||
硝科代替了氨基中氮之后就是䏴基(-÷H<sub>2</sub>),目前已经合成如下包含䏴基的物质: | 硝科代替了氨基中氮之后就是䏴基(-÷H<sub>2</sub>),目前已经合成如下包含䏴基的物质: | ||
* 苯䏴(又称硝科代苯胺,即苯胺中的氮替换为硝科) | * 苯䏴(又称硝科代苯胺,即苯胺中的氮替换为硝科) | ||
* 水合井(水合肼中的氮替换为硝科) | * 水合井(水合肼中的氮替换为硝科) | ||
另外,三水科化硝科(÷%<sub>3</sub>,即硝科[[莞]])是不稳定的,由于硝科更难被锑化,在锑场较弱时,其中的硝科更容易衰变成氮,并形成氮莞(N%<sub>3</sub>)。 | 另外,三水科化硝科(÷%<sub>3</sub>,即硝科[[莞]])是不稳定的,由于硝科更难被锑化,在锑场较弱时,其中的硝科更容易衰变成氮,并形成氮莞(N%<sub>3</sub>)。 | ||
{{元素周期表简表}} | |||
{{科系元素}} | |||
[[Category:元素]] | [[Category:元素]] | ||
[[Category:科系元素]] | [[Category:科系元素]] | ||
[[Category:酸科理论]] | [[Category:酸科理论]] | ||
[[Category:超理元素]] | [[Category:超理元素]] |
於 2024年3月12日 (二) 08:00 的最新修訂
硝科(英文:Shouka,有時也稱Nitroka),曾有部分研究者將其稱作安科(英文:Anka),是一種科系元素,顧名思義是銻化的氮,符號÷,原子序數7.5。核內有7個質子、7個金子、1個正電科。
研究歷史[編輯]
在以往的超理學研究中,氮元素一直都沒能被銻化。但有一次,幾個超理學家通過一種已經失傳的技術對氮氣施加極強銻場,當周圍銻場達到45227546Bs時,奇蹟發生了。氮元素居然被銻化了,形成了硝科單質(÷2)。
製造這麼強的銻場是很燒錢的一件事,超理實驗室曾估計,如果使用這種方式製取硝科,那麼這個項目將會直接花光實驗室兩百年的積蓄,這樣也只能獲得13克硝科單質,並且提純後只剩下9克!顯然這種方式來生產硝科是不現實的,超理實驗室也就沒有再繼續試圖製取硝科,硝科的研究也一度陷入停滯。
後來有超理學家在一系列研究中,偶然發現了一種從氨氣出發進行銻化來製取硝科的方法,這種方式需要的銻場強度比直接對氮氣進行銻化時要小得多,從而也大大降低了生產硝科的成本,為進一步研究與應用提供了可行性。
性質[編輯]
硝科的單質是一種具有惡臭氣味的土黃色氣體。
由於硝科分子÷2的硝科硝科鍵不像氮氣分子N2的氮氮鍵那麼強,因此硝科單質比氮氣更活潑。
化合物[編輯]
硝科單質與氫氣在300攝氏度就可以反應生成一硝科化三氫÷H3(又稱㲵)。一硝科化三氫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四氫一硝科鎓÷H4OH,(又稱氫氧化銷,但此時要加下劃線,以防止與151號元素銷混淆),這是一種強鹼,不同於NH3·H2O。
硝科代替了氨基中氮之後就是䏴基(-÷H2),目前已經合成如下包含䏴基的物質:
- 苯䏴(又稱硝科代苯胺,即苯胺中的氮替換為硝科)
- 水合井(水合肼中的氮替換為硝科)
另外,三水科化硝科(÷%3,即硝科莞)是不穩定的,由於硝科更難被銻化,在銻場較弱時,其中的硝科更容易衰變成氮,並形成氮莞(N%3)。
元素周期表 | ||||||||||||||||
---|---|---|---|---|---|---|---|---|---|---|---|---|---|---|---|---|
<tabber>複數周期=
|
科系元素 |
---|
<tabber>負數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