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雨
自然灾害 编辑
碱雨(Alkaline-Rainfall),缩写为AkR,与酸雨(AcR)都属于降水性污染,其主要原因是水源被可溶性碱污染。最早的碱雨来源于锑星,原因是锑星人大批量使用NH3作为碱性气体催化。生成极易溶的氢氧化铵,凝聚于云中,是一种中强碱,在降水时下落至生物活动范围,造成严重伤害和污染。
其定义是雨水ph超过8.2。8.2至10.2称为弱碱雨,主要来源于氨水和氢氧化钙的使用,人可以正常生活,但雨水对建筑有一定损害。10.2至12.2称为中强碱雨,来源于氨水的大量使用和一元碱的少量污染,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必要的防护措施是防化服和口罩。12.2至14为强碱雨,对人伤害极大,能造成死亡,生物多样性急剧下跌,只能穿高强度防化服出门,同时,雨水温度很高,生成碱雾,吸入会灼伤肺。
真实故事 编辑
锑星政府至今仍在抗击碱雨,使用钙酸甚至磷酸中和土壤和河流,但并未完全解决,锑星也付出了惨痛代价,丧失数千品种生物。
而实验室却也走了错误道路。1956年,实验室的硫酸厂、氟锑酸厂、盐酸厂大批量排放酸性有害气体(SO2、S2O2、SO、S2Cl2、F2、HCl、甚至ClF3),之后经历多次强烈酸雨,1958年的一场酸雨ph达到-0.7,1959年甚至达到-1。所有土壤的ph值都在2以下。实验室生态系统中生物大量死亡,实验员得各种疾病,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岁。
于是1956~1962年的部长A带领实验员处理酸雨,使用各种碱中和,甚至使用了氢氧化铯。土壤ph值迅速上升,部长认为碱的效益非同一般,便开始大批量开设钠厂、铯厂、钡厂,制取各种强碱和金属单质。土壤ph达到8时,部长认为最满意。但是工厂和实验机构仍继续大量使用氢氧化钠催化进行工业生产,部长无法劝阻。实验室常备军武力封锁无效,贪心的工厂继续生产,1962年土壤ph达到11,植物开始死亡,同年8月,实验室历史上第一场碱雨落地,当届部长便是死于这场ph为14的碱雨之中的,听老一辈说,他当天只是出门购买一些试剂而已。临死前他知道没时间避雨了,留下的遗言是“不要管我,继续与污染对抗!”随后倒地,在浓氢氧化钠中化作一堆液体。
部长的死去,生物的再度凋亡,激起实验员们的狂怒,实验员愤起造反,封锁工厂,后来才得知这些违规工厂的幕后黑手是民科犯罪成员。头号凶手被民众撕成好几块,后来常备军平反,以法律方式处理问题,剩余几名犯罪同伙于1963年1月被依法执行死刑。亲自击杀这些罪犯的实验员便成为了下一届部长(民众对其支持和崇拜)。
直到2024年,实验室的降水仍偏碱性,ph在10左右,因此实验员常用钙酸、乙酸、亚硫酸等温和的弱酸中和土地和水系,但愿我们的实验室能越来越绿色!
危害 编辑
- 生物大量死亡
- ph大于11时,人类活动受限
- 水源污染、土壤碱化
- 建筑物损坏严重
处理 编辑
- 碱雨季节一定要穿防化服,若发现身体部分异常软化,甚至溶解,需要去铱院救治。
- 使用酸性物质中和土壤
- 使用二氧化碳处理碱污染水源
- 进行人造中性土壤,培育植物品种,防治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