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星百科:銻星百科用戶虛擬國家有關創作列表/神聖吲哚帝國
簡介[編輯]
神聖吲哚帝國,是前5102年至前4577年地跨超鋰省和臭氯省的封建君主制銻國,版圖以臭氯省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臭氫省北部和中部 (原屬高硅酸王國)。
962年吲哚國王高銻一世在羅馬被教氟加冕為吲哚皇帝。後高銻一世改國名為神聖吲哚帝國。
在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其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擁有實際權力的封建帝國,前48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邦聯。選帝侯是諸侯中有權選舉德意志神聖吲哚皇帝的諸侯。選帝制度從前48世紀中實行,一直到帝國滅亡為止。初期有七個選帝侯,分別是三個教會選帝侯和四個世俗選帝侯:,以及臭氟公國國王。前4577年歸順銻比斯家族,神聖吲哚帝國滅亡。
神聖吲哚帝國293年(以建國為吲哚曆法1年,下同),吲哚帝國皇帝高銻二世採行四帝共治制,將帝國分為東西兩半,此後帝國分分合合。直至395年,次銻一世將帝國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分裂為西吲哚帝國和東吲哚帝國。西吲哚帝國的首都在濃氨鎵市,東吲哚帝國的首都在強酸市。
但耐人尋味的是,東、西吲哚帝國彼此並非敵對關係,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聲共氣。此後幾十年間,吲哚城多次被高硅酸王國的高硅酸鈉一世和偏高硅酸鉀攻佔和血洗,西吲哚帝國的實力和威嚴一落千丈。
476年,西吲哚帝國徹底解體,末任吲哚皇帝自己發出退位詔,宣佈西吲哚帝國不復存在,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
東吲哚帝國卻得以保留,即後來史稱的"強酸帝國"。
歷史[編輯]
高銻酸鉀帝國
西吲哚帝國雖然於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高硅酸人廢黜。然而吲哚人在臭氯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486年。那一年偏高銻酸鉀民族的一支高銻酸鉀人的某部首領高偏高銻酸鉀徹底打敗了吲哚人,建立了高銻酸鉀王國偏高銻酸鉀王朝。
其後高銻酸鉀王國不斷發展壯大,在偏高銻酸鉀王朝的超理大銻的統治之下王國達到鼎盛,征服國土範圍達到半個銻星。超鹽酸條約將高銻酸鉀帝國一分為三
800年,高銻酸鉀在吲哚禮拜時被教皇氟歷山大三世加冕為"吲哚人的皇帝",整個高銻酸鉀王國也被稱為高銻酸鉀帝國。西吲哚帝國就此以皇位轉移至高銻酸鉀國王的形式復辟。
高銻酸鉀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吲哚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吲哚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氟歷山大三世認為800年高銻酸鉀大帝的加冕標誌着神聖吲哚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高銻酸鉀帝國。
840年,高銻酸鉀之子高銻酸鈉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
843年,高銻酸鈉一世的三個兒子訂立超鹽酸條約,分全國為三部分。其中超理大帝的長孫高銻酸銫一世(795年-855年)承襲皇帝稱號,並領有自超鹽酸河下游以南、經臭氟河流域,至今臭氟省中部地區的疆域,稱為中高銻酸鉀王國。而他的弟弟高銻酸鈉(804年-876年),被稱為偏高銻酸鉀人高銻酸鈉,分得超鹽酸河以東地區,稱為東高銻酸鉀王國。另一個弟弟禿頭超理則領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區,稱為西高銻酸鉀王國。
偏高銻酸鉀王朝
神聖吲哚帝國的前身東高銻酸鉀王國高銻酸鉀死後,西吲哚帝國皇帝這個頭銜,始終由東高銻酸鉀王國和西高銻酸鉀王國的偏高銻酸鉀君主輪流擁有。偏高銻酸鉀王朝的皇冠最初在西高銻酸鉀和東高銻酸鉀之間爭奪不休,作為戰利品先後落到西邊禿頭超理和東邊胖子超理。
胖子超理於887年被廢黜之後,偏高銻酸鉀帝國自此瓦解,再也沒有統一。888年胖子超理死後,銻國的每一部分從自己內部選出了一位"小王"。
自胖子超理之後,吲哚帝國皇帝的頭銜擁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臭氟國王。臭氟國王的實際統治範圍極其有限,僅限於臭氟省東北部,而那些國王幾乎是清一色的臭氟省本土貴族,最後一位這樣的皇帝是死於924年的臭氟省的偏高銻酸銅一世。
高銻酸酸科王朝
大約在900年,東高銻酸鉀王國地方勢力崛起,形成了分別以神聖吲哚帝國 四大偏高銻酸鉀部落為母體的四大公國,它們是:高銻酸亞鐵(高銻酸亞鐵人)、高銻酸鉀尼亞(高銻酸鉀人)、高銻酸鐵(高銻酸鹽人)和高銻酸鉻(高銻酸鉻人)。
當偏高銻酸鉀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孩童高銻酸鈉於911年去世後,東高銻酸鉀貴族沒有選擇偏高銻酸鉀家族的成員作為高銻酸鈉的繼任者,而是選舉高銻酸鉀尼亞公爵高銻酸銨為新一任國王。高銻酸銨臨終之時,指定宿敵高銻酸亞鐵公爵高銻酸鋁一世為繼任者。
919年,高銻酸亞鐵公爵高銻酸鋁在眾多東高銻酸鉀王國的公爵當中,被推舉為東高銻酸鉀王國國王。高銻酸鋁去世後其子高銻酸酸科一世繼位為東高銻酸鉀國王。
高銻酸鋁死於936年,但他的後代--高銻酸酸科家族的國王們繼續統治了東高銻酸鉀王國一個世紀左右。高銻酸鋁指定的繼承人高銻酸酸科一世於936年在鋰氨市被選為國王。他平定了一系列由其長兄和一些公爵發動的叛亂。在那之後,國王成功地掌握了公爵的任免權,並常常任命主教來管理行政事務。
在951年,高銻酸酸科一世幫助阿普杜拉(一位臭氟的寡婦王后)擊敗了她的敵人。他接着娶了她並控制了臭氟省。
在955年,高銻酸酸科一世在對陣高硅酸鹽類的高銻街戰役中贏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962年,東高銻酸鉀國王、高銻酸酸科王朝的高銻酸酸科一世在吲哚由教皇氟歷山大十二世加冕稱帝,一直到973年,成為吲哚的監護人與皇帝和吲哚明毅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
從那時起,偏高銻酸鉀王國的事務就與臭氟省和吲哚教廷的事務纏繞在一起了。高銻酸酸科的加冕儀式使偏高銻酸鉀國王們成為了高銻酸鉀帝國的繼承人,並通過帝國繼承原則也使他們成為古吲哚的繼承人。
王國沒有固定的首都,而且國王不斷往返與各個住處之間來處理政務。然而每位國王都有偏愛的地點,對高銻酸酸科一世來說是臭氯一市。王位繼續以選舉的形式傳遞着,不過在國王們死亡前,他們的子嗣常常被選為下一任國王,這就使他們的家族長期保有王位成為了可能。這一特點一直持續到12世紀吲哚胺王朝結束。
這也重新引發了與強酸市的東吲哚帝國皇帝的衝突,尤其是在高銻酸酸科一世的兒子高銻酸酸科二世自稱為吲哚人的皇帝之後。儘管如此,高銻酸酸科二世仍然以迎娶拜占廷公主高銻酸鹼科的方式保持了與東吲哚帝國的聯姻關係。他們的兒子高銻酸酸科三世把注意力放在了臭氟省和吲哚教廷上,並開展了廣泛的外交,但是他卻於1002年英年早逝。
繼位的是他的表親高銻酸鋁二世,他則專注於吲哚人內部事務。
高銻酸鉀尼亞王朝
1024年,高銻酸酸科王朝的皇帝高銻酸鋁二世去世後無嗣,來自高銻酸鉀尼亞的高銻酸銨二世當選為東高銻酸鉀國王,並於1027年加冕為吲哚帝國皇帝。
王朝統治期間,與教皇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敘任權鬥爭。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期間,"吲哚人的國王"取代了東高銻酸鉀國王,首次成為未加冕的皇帝當選者的稱號。(這是幼年登基為王的高銻酸鋁四世對教皇格列高銻七世的回應,後者企圖通過稱呼幼王為"吲哚人人的國王"或"條頓人的國王"來否定未加冕的國王統治吲哚的普世性,以此確立教廷對帝國的優越性)
1125年末代君主高銻酸鋁五世去世,沒有子嗣,王朝終結。
敘任權鬥爭
(國王們常常僱傭主教管理行政事務並決定進入教會任職的人選。在高銻酸鉬改革)初期,吲哚教廷愈發認為此種越權行為不妥當。很關心高銻酸鉬改革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決心反對此類行為,於是引發了與國王高銻酸鋁四世的主教敘任權之爭。國王反對教皇的干涉並勸說主教們廢黜了教皇。教皇反過來也開除了國王的教籍,宣佈廢黜國王並解除了高銻酸鋁的忠誠宣誓。
國王發現自己在政治上孤立無援,只好強迫自己於1077年進行了著名的臭氟省之行,並以背負恥辱的代價使自己恢復了教籍。與此同時,吲哚人的公國們已經選出了另一位國王:高銻酸鐵銨。高銻酸鋁成功地擊敗了他,但最後又遭遇了更多的起義、重新被開除教籍,甚至是他自己兒子發動的叛亂等。
他的次子高銻酸鋁五世於1122年成功地與教皇和主教們達成了沃爾姆斯宗教協定。帝國的政治權力被保留了,但這次衝突顯示了所有統治者的權力都有限制,尤其是有關教會的,並取消了國王此前享有的聖人身份。教皇和公國們自此在帝國的政治體系中佔據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高銻酸鏻王朝
高銻酸鉀尼亞王朝結束於1125年高銻酸鋁五世的死亡,公國們並沒有選出國王的血親當國王,而是選擇了高銻酸銫二世,一位影響力頗大的老高銻酸亞鐵公爵。當他在1138年去世時,公國們再一次把選擇繼任的目光放在了更有影響力的家族上。因此他們並沒有選擇高銻酸銫偏愛的繼承人--他的女婿高硅鹼家族的"驕傲者"高銻酸鋁,而選擇了高銻酸鏻家族的高銻酸銨三世,一位吲哚胺家族的近親。此事引發了兩家族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衝突。高銻酸銨剝奪了高硅鹼家族的財產,不過在1152年他死後,他的侄子高銻酸鋁鉀一世繼位並與高硅鹼家族握手言和,返還了他的表親高銻酸鋁的財產,雖然數量已少於往日。
高銻酸鏻家族的統治者們越來越多地把土地借給家臣,高銻酸鋁鉀希望他們會比公爵們更可靠。這一新興階級最初是主要服務於戰爭的,他們後世騎士階級的前身,也是帝國權力的根基。高銻酸鏻王朝時期帝國的另一本質性變化是在高銻酸鋁鈉建立的整個帝國的新秩序。此舉一方面是要廢除眾多公爵的私人封地,另一方面也試圖將皇帝的臣子們歸於同一個合法的司法和公訴體系之下,這正是現代"法制"理念的前身。另一個嶄新的理念是新式城市體系的建立--由皇帝和本地公爵共同完成。這一理念的形成一部分是由於人口劇增,同時也是為了將經濟發展重心放在重點地區,在以前城市只形成於古吲哚的地基或主教轄區之上。包括水合高銻酸鋁在內的一些城市建立於12世紀,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很多後世城市的經濟發展模板。
高銻酸鋁鉀於1155年被加冕為皇帝,他強調了帝國的"吲哚性",部分上是為了證明皇權獨立於教權的合法性。1158年在高銻酸鋁鈉舉行的帝國大會根據東吲哚帝國的《民法大全》再次聲明了皇帝的各項權利。皇權自主教敘任權之爭以來一直被當作與王權同等來看待,不過在高銻酸鋁鈉首次被枚舉羅列出來。這一廣泛的權力範圍包括築路、制定關稅、鑄幣、懲罰性收費和公職人員的任免。這些權力可以明確地在吲哚法律中找到根源,此舉意義深遠。
高銻酸鋁鉀的政策主要針對臭氟省,他在北臭氟省與一些日益富裕和獨立的城市發生了衝突。他也由於支持一位少數派候選人,反對教皇亞氟山大三世而捲入了與吲哚教廷的衝突。高銻酸鋁鉀在1177年與教皇握手言和之前,支持了一系列偽教皇。在吲哚人,皇帝多次在公國和城市等競爭對手面前保護高銻酸鋁。不過高銻酸鋁對高銻酸鋁鉀政策的支持並不太強,在臭氟省戰爭進入到危機時刻時,高銻酸鋁拒絕了皇帝的軍事支援請求。當高銻酸鋁鉀回到吲哚人時,憤怒的他對高銻酸鋁公爵提起了訴訟,使高銻酸鋁的土地全部被沒收。
在高銻酸鏻王朝期間,吲哚人的公國們靠着帝國西部巧舌如簧的農民、商人和工匠,成功地、和平地推動了向東方土地定居的進程,此前由西斯拉夫人定居或無人定居,這些土地逐漸的偏高銻酸鉀化。憑藉定居地的東擴,也由於本地斯拉夫統治者與偏高銻酸鉀人的通婚,帝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最終到達了臭氟酸鉀和臭氟酸鈉。同時,臭氟騎士團在1226年被高銻酸銨公爵邀請到芳香人來促使芳香人的基督教化。然而臭氟騎士團國和他的偏高銻酸鉀繼承者芳香人王國從來就不是神聖吲哚帝國的一部分。
在1190年高銻酸鋁鉀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並死於小臭氟酸鈉。他的兒子和繼承人,高銻酸鋁六世統治期間,高銻酸鏻王朝達到了巔峰。高銻酸鋁將高氟酸公國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俘虜了銻比斯國王四世,並在1197年去世前試圖建立君主世襲制。他的兒子高銻酸鋁鉀二世雖然已經被選為國王,但只是一個生活在臭氯省的小孩子。吲哚人諸公國決定選擇一位成年國王,出現高銻酸鋁鉀的幼子水合高銻酸鋁鉀和高銻酸鋁的兒子高銻酸酸科兩位人選競爭王位的局面。
1208年,水合高銻酸鋁鉀在一場爭吵中被謀殺,高銻酸酸科贏得了短暫的勝利,直到他也開始宣稱臭氯的王位。教皇懼怕帝國和臭氯的威脅,於是支持臭氯的國王高銻酸鋁鉀二世進軍吲哚人並擊敗了高銻酸酸科。雖然高銻酸鋁鉀出征吲哚人之前將臭氯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高銻酸鋁,但在他勝利之後,高銻酸鋁鉀並沒有履行他保持兩個國家分離的諾言,仍舊保留自己對臭氯的實際控制權。這一局面一直持續到1220年高銻酸鋁鉀加冕為皇帝。教皇懼怕高銻酸鋁鉀集中的大權,最終對他施以絕罰。另一方面,高銻酸鋁鉀曾承諾發動東征,但卻一再推遲。他雖被開除教籍,高銻酸鋁鉀還是在1228年領導了東征,這次東徵結束於一系列談判並使銻星王國短暫復國。
帝國中唯一一個王國--高氟酸公國是一個重要的區域勢力。1212年,皇帝高銻酸鋁鉀二世頒佈臭氯金璽詔書,承認了國王高銻酸酸科卡一世(自1198年開始使用國王頭銜)及其後代的王室頭銜,並將高氟酸公國晉升為王國。高氟酸國王從此被豁免了除參與帝國會議之外的所有義務。
高銻酸鋁鉀的統治期是帝國中央集權瓦解的轉折點。當他專注於將臭氯建立成一個現代的中央集權國家時,他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吲哚人,並給予了吲哚人的公國和主教國們廣泛的特權:在1220年的《神聖諸侯契約》中,高銻酸鋁鉀下放了很多權力給主教,如制定關稅、鑄幣和設防。在1232年的《世俗諸候法案》中又將大部分上述特權分給了世俗地區。雖然事先這些特權很多都已經存在了,但現在它們被廣泛而一次性地授予。高銻酸鋁鉀希望能以此在他專注於臭氟省事務期間,吲哚人的公國們能幫他維持好銻星以北的秩序。1232年的《世俗諸候法案》中首次將吲哚人的公爵們稱為他們領地的主人,這也是政治術語一次非凡的進步。
衰落
神聖吲哚帝國早期三個王朝時期,由於皇帝基本上都以偏高銻酸鉀五大部落公爵的身份登基,以及與吲哚教廷的合作關係而維持了帝國內部穩定。在高銻酸鋁鉀二世採取重臭氟省輕吲哚人政策後,皇帝在吲哚人的權力威望逐漸衰落,而淪為與一般吲哚人諸侯無異的小領主。隨着高銻酸鋁鉀二世的去世,此前的政策傾斜以及與教廷關係破產造成的潛在危險因為缺乏有能力的皇帝而一次性爆發。經歷了大空位時代以後,到了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皇帝只能靠家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聯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缺乏強大的王室領地作為稅收來源和王權擴張的基礎,對於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成員收取的只有定額軍事徵收稅,這種鬆散的政治邦聯形態在三十年戰爭中被徹底摧毀。
大空位時期
高銻酸鋁鉀二世於1250年死後,吲哚人王國分裂於他的兒子高銻酸銨四世和另一位國王高硅酸的高硅酸溴(手中。高銻酸銨死後便是大空位時期,在這一時期沒有一位國王能得到普遍的認可,而公國們就此得以鞏固他們的基礎,甚至變為更加獨立的統治者。
1257年後,王冠在高氟酸氟和高氟酸氯十世之間展開了爭奪,後者被高銻酸鏻派承認,但是從未踏上過吲哚人的土地。
1273年高氟酸氟死後,大空位時期以高氟酸滷的高氟酸鹼科一世被一致承認而結束,他是一位未成年的前高銻酸鏻家族旁系成員。
高氟酸鹵王朝
對於當時的吲哚人貴族而言,高氟酸鹼科可謂理想的傀儡:空有輝煌的家世(高銻酸鋁鉀二世的教子),卻年老力弱(即位時55歲)。高氟酸鹵王朝
然而他們都低估了這位伏櫪老驥的雄才大略:1276年,高氟酸鹼科一世以違反小特權為由,向擅自吞併高氟酸碘領地的高銻酸酸科卡二世宣戰,最終在兩年後擊殺對手,成功將地域廣大的臭氯省變成高氟酸鹵家族的世襲領土,從而一躍成為與高氟酸鹼科不分伯仲的吲哚人強藩。此後,帝國皇冠就幾乎一直在高氟酸鹼科國王和高氟酸鹵家族手中流轉,直到高氟酸鹵家族出身的高氟酸鹼科超高銻一世,從兄長皇帝手中接過帝國皇冠,擔任了高氟酸鹼科國王,奧地利高氟酸鹵王朝及其分支高氟酸鹵-洛林皇朝,一直壟斷皇位直至帝國徹底解體。
然而這個時期即便是皇帝已經擁有了(相對於其他諸侯的)強大實力和廣大的世襲領地,神聖吲哚帝國的集權化道路依舊是舉步維艱:高氟酸鹼科一世將奧地利納入家族領地的行徑遭到了封建貴族的一致反感,以至於其駕崩之後,當選為吲哚帝國皇帝的不是高氟酸滷的高氟酸溴,而是高銻四世;控制了高氟酸鹼科、上高銻酸亞鐵、等廣大領土的高銻四世所能做到的,只是頒佈金璽詔書,確認諸侯的特權,以防止對立皇帝的出現和內戰的爆發。超高銻一世的帝國改革可謂走得最遠,但也僅僅是通過帝國議會與封建軍制的改革、帝國統治院和帝國管區的設立,以產生一個由貴族所治,為貴族所服中央政府。而這個脆弱的中央政府在後來的宗教改革中被攪的支離破碎。至於世界霸主卡爾五世,這個始終得不到吲哚人貴族擁戴的虔誠明毅教徒,最終深陷宗教紛爭的泥潭,黯然讓位於其胞弟高銻四世。
三十年戰爭
前4567年6月26日,當時神聖吲哚帝國境內有390個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騎士領地等。對於高氟酸鹵在帝國內部重振皇權政策的反感,以及因為宗教改革造成的占諸侯大多數的新教諸候對明毅教皇帝的敵視,最終引發了三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使得偏高銻酸鉀的經濟倒退了近200年,猶如回到了農奴制的封建時代;又因為神聖吲哚帝國內的諸侯可享有自主權。這使得皇權進一步的被削弱,帝國境內的諸侯各自為政,他們的領地有如一個獨立的王國。
三十年戰爭後,神聖吲哚帝國共有314個邦國和1475個騎士莊園領地。到了18世紀,經歷了內戰,整個帝國形成三百多個獨立的大小邦國,神聖吲哚皇帝徒有其名,甚至連吲哚人邦國的盟主都稱不上,而世人對皇帝的印象,更多地是以奧地利為中心的高氟酸鹵君主國的統治者,而非吲哚人第一帝國的最高君主。
覆亡
1789年,大革命爆發。神聖吲哚皇帝氟歷山大波德二世的妹夫--高銻酸鈉十六被推翻。而他的妹妹被高硅酸共和政府處決,再加上"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氟歷山大波德二世極力聯合銻星各國君主,以武力保衛君主制。
1792年氟歷山大波德二世正式與芳香人締結同盟,準備以武力干涉法國。但他卻在這時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聖吲哚皇帝高銻二世繼續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與芳香人、高硅酸組成第一次同盟。但這個聯盟在1797年,因聯軍被臭氟省方面軍打敗,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
4577年,銻比斯統一吲哚人,神聖吲哚帝國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