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氰:修订间差异
外观
imported>氢氰酸 添加分类 |
imported>氢氰酸 290号元素的符号不是Keh |
||
第26行: | 第26行: | ||
3Byo+218(CN)<sub>3</sub>==3Og(CN)<sub>218</sub> | 3Byo+218(CN)<sub>3</sub>==3Og(CN)<sub>218</sub> | ||
3Gh+290(CN)<sub>3</sub>==3Gh(CN)<sub>290</sub> | |||
3Mn(s)+7F<sub>3</sub>(g)=====3MnF<sub>7</sub>(s) ΔH=-4.1*10<sup>6</sup>kJ/mol | 3Mn(s)+7F<sub>3</sub>(g)=====3MnF<sub>7</sub>(s) ΔH=-4.1*10<sup>6</sup>kJ/mol |
2022年8月15日 (一) 06:57的版本
臭氰(英文:Cyanozone,化学式:(CN)3)是一种极度活泼的化合物(有三个多余电子),由于氰是拟卤素,所以遵循臭卤素的命名规则,是强氧化剂(是臭氧的41倍)。
分子结构
臭氰的分子为三棱柱形(其实一般是平面,碳在里,氮在外),是环丙烷的氢被氮取代后,所有氮与其他氮连接的产物,其中所有碳的成键数是3,都有一个多余电子,因此总共有三个自由基。
物理性质
臭氰在标准情况下为剧毒的无色气体。无味,熔点为-28℃,沸点为-21℃,被液化后密度为0.95g/cm3(与氰相同)。
化学性质
正如臭氧的氧化性和毒性强于氧气,臭氰的氧化性和毒性也强于氰气。它在常温下能把所有稀有气体(除了氖)氧化到最高价态,氧化性是臭氧的41倍,如:
3He+2(CN)3==3He(CN)2
3Ar+4(CN)3==3Ar(CN)4
3Kr+4(CN)3==3Kr(CN)4
3Xe+8(CN)3==3Xe(CN)8
3Rn+8(CN)3==3Rn(CN)8
3Og+118(CN)3==3Og(CN)118↑
3Yn+168(CN)3==3Og(CN)168↑
3Byo+218(CN)3==3Og(CN)218
3Gh+290(CN)3==3Gh(CN)290
3Mn(s)+7F3(g)=====3MnF7(s) ΔH=-4.1*106kJ/mol
以上反应均极为剧烈,会产生10000℃以上高温,请勿随意尝试。
氰在臭氯催化下会转化为臭氰:3(CN)2=臭氯=2(C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