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臭氰」:修訂間差異

出自锑星百科
imported>氢氰酸
添加分类
imported>氢氰酸
290号元素的符号不是Keh
第26行: 第26行:
3Byo+218(CN)<sub>3</sub>==3Og(CN)<sub>218</sub>
3Byo+218(CN)<sub>3</sub>==3Og(CN)<sub>218</sub>


3Keh+290(CN)<sub>3</sub>==3Keh(CN)<sub>290</sub>
3Gh+290(CN)<sub>3</sub>==3Gh(CN)<sub>290</sub>


3Mn(s)+7F<sub>3</sub>(g)=====3MnF<sub>7</sub>(s) ΔH=-4.1*10<sup>6</sup>kJ/mol
3Mn(s)+7F<sub>3</sub>(g)=====3MnF<sub>7</sub>(s) ΔH=-4.1*10<sup>6</sup>kJ/mol

於 2022年8月15日 (一) 06:57 的修訂

臭氰(英文:Cyanozone,化學式:(CN)3)是一種極度活潑的化合物(有三個多餘電子),由於氰是擬鹵素,所以遵循臭鹵素的命名規則,是強氧化劑(是臭氧的41倍)。

分子結構

臭氰的分子為三稜柱形(其實一般是平面,碳在里,氮在外),是環丙烷的氫被氮取代後,所有氮與其他氮連接的產物,其中所有碳的成鍵數是3,都有一個多餘電子,因此總共有三個自由基。

物理性質

臭氰在標準情況下為劇毒的無色氣體。無味,熔點為-28℃,沸點為-21℃,被液化後密度為0.95g/cm3(與氰相同)。

化學性質

正如臭氧的氧化性和毒性強於氧氣,臭氰的氧化性和毒性也強於氰氣。它在常溫下能把所有稀有氣體(除了氖)氧化到最高價態,氧化性是臭氧的41倍,如:

3He+2(CN)3==3He(CN)2

3Ar+4(CN)3==3Ar(CN)4

3Kr+4(CN)3==3Kr(CN)4

3Xe+8(CN)3==3Xe(CN)8

3Rn+8(CN)3==3Rn(CN)8

3Og+118(CN)3==3Og(CN)118

3Yn+168(CN)3==3Og(CN)168

3Byo+218(CN)3==3Og(CN)218

3Gh+290(CN)3==3Gh(CN)290

3Mn(s)+7F3(g)=====3MnF7(s) ΔH=-4.1*106kJ/mol

以上反應均極為劇烈,會產生10000℃以上高溫,請勿隨意嘗試。

氰在臭氯催化下會轉化為臭氰:3(CN)2=臭氯=2(C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