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溴
臭溴(英文:Bromozone,化学式:Br3)是一种全新的卤素单质,近年被镁星Oak Bridge(橡树桥)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偶然条件下制得。至此已有三种三原子分子的卤素单质被发现(另外两种分别为臭氟和臭氯)。按照另两者的命名方式,Br3被命名为臭溴。臭碘(Iodozone)还没有被合成,但碲球人已发现臭碘化物。
不同于臭氟(F3)和臭氯(Cl3),臭溴的氧化性并不强。臭溴的氧化性大约介于臭氯和溴之间,或许高于氟气。但有一些民间研究数据表明臭溴的氧化性甚至略弱于氧气。同时它恰好也是第四种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另外三种分别为Hg、Br2和Hg2)。
臭溴有剧毒,且具有腐蚀性,因此生活用途不甚广泛;但同时它也是良好的氧化剂,因此在工业上有不小的用处。
分子结构 编辑
臭溴的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三个溴原子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其键角为60度。溴原子之间通过一种叫“臭卤键”的特殊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结合不甚紧密。魔键的特殊性质导致键能极小而趋近0(仅略高于臭氟、臭氯)。这使得它极易断裂,造成臭溴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特殊反应。
分布 编辑
如同Br2和臭氯等卤素单质,臭溴单质极少存在于自然界。但科学家们在海水中意外发现一些臭溴,臭溴在海水中的含量甚至接近氯元素;同时,有科学家在大气中检测到了2.5×10-5ppm的气态臭溴,推测可能和臭溴的挥发有关。理论计算表明,臭溴主要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
制备方法 编辑
工业制备 编辑
利用中等浓度的超盐酸,调节海水pH至约3.8,并持续向水中通入臭氯(如无臭氯也用氯气替代,但效果差得多)。反应机理即臭氯置换出海水中的Br-离子为臭溴。
实验室制备 编辑
将足量纯净锑单质(Sb)置于一真空密闭薄壁容器中,先通入少量超盐酸气体,恒容通入适量纯净氩气,并用煤油喷灯高温加热容器。实验者须在点燃喷灯后立刻对容器发功,并且不得间断,否则容器可能炸毁。若体力不济,应当立刻寻求帮助,另一实验者开始对容器发功后方可停止发功。实验方程如下:
- 3Sb(s)+3Ar(g)===(HCl)10,高温,发功===Br3(g)+3As(s)
注意到实验即将结束时,应改用酒精灯加热,控制温度在1000K以下,待砷变为固态后缓缓通出臭溴,并将所得气体溶于水。其后对溶液进行蒸发,注意收集气体,冷凝后即可获得液态臭溴。
若实验室缺少纯净的超盐酸,也可用下列方法制取:
- 3Rb=发功=Br3
注意该反应不可加热,否则铷容易熔化甚至气化。欲提高反应速率,可以增加锑场催化。但应注意收集气体,并及时冷凝储存。最好随制随用,因为臭溴不易保存。
物理性质 编辑
常温下,纯净的臭溴呈现枢机红色,为非常粘稠的易挥发液体。工业制品中可能混有少量Br2而使得臭溴颜色接近于勃艮第酒红。在常温下即可迅速挥发,其烟雾能够强烈刺激人体呼吸道等。臭溴带有混杂腐败植物的刺激腥臭味。臭溴可溶于水,此外还可溶于乙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并易溶于液态超盐酸。
(未特殊说明的,以下数据均在1.013×105Pa,273K的标准状况下测得)臭溴的熔点是17.74℃(290.74K),沸点是63.8℃(336.8K),相对分子质量是120,相对密度是4.193,气态相对密度4.14(合约5.36g/L),原子化焓(298K)338kJ/mol,导热系数0.051W/(m·K),熔化热16.04kJ/mol,汽化热47.71kJ/mol。
化学性质 编辑
臭溴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就是其氧化性。臭溴的氧化性大约介于臭氯和溴之间,或许略强于氟气。
碱金属在臭溴中燃烧 编辑
3Na+Br3==点燃==3NaBr,△H=-3384kJ/mol
3Rb+2Br3==点燃==3RbBr2,△H=-4250kJ/mol
两个反应都很剧烈,放出大量热,火焰呈苍白色。
注意,第二个反应生成超溴化铷,也正是因为臭溴具有的强氧化性。
臭溴通入水中 编辑
- Br3+H2O===2HBr+OBr
我们看到,由于臭溴的强氧化性,它不与水发生歧化反应,而是将氧氧化到了+1价,生成惊人的溴化氧!但是溴化氧不稳定,很快分解。这也是制取溴化氧的重要途径之一。
过渡金属和臭溴的反应 编辑
- Fe+2Br3===FeBr6,ΔH=-1774kJ/mol
臭溴将铁氧化为+6价,即所谓溴化高铁。反应同样大量放热,且不必点燃即可进行。
臭溴和稀有气体混合 编辑
将装有氖气(混有部分超盐酸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置于水平桌面,随后将充满气态红棕色臭溴的集气瓶快速倒扣在玻璃片上方。抽走玻璃片,发现气体迅速混合,有淡黄色烟雾生成。
3Ne+2Br3===(HCl)10===3NeBr2,△H=-2023kJ/mol
极其稳定的氖气,在超盐酸催化下,竟然也被臭溴氧化到+2价。
臭溴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编辑
- AgNO3+Br3===AgBr2↓+NO2+OBr
- 3NO2+H2O===2HNO3+NO
- AgBr2==光照==Ag+Br2
该反应不仅生成溴化氧,还有二溴化银生成。二溴化银是橘黄色沉淀,见光分解,但分解产物是溴而非臭溴。
利用二溴化银制取过溴化氢 编辑
2AgBr2+H2SO4===274K===2HBr2↑+Ag2SO4
注意该反应须保持低温进行(可以用冰块冷却)并保持硫酸稍过量。超盐酸不具备氧化性,不能替代硫酸。
生成物过溴化氢为无色气体,有腥臭,常温下即缓慢分解,生成氢气和臭溴。
毒理 编辑
臭溴有毒且有刺激性。因为臭溴是一种氧化剂,它不能与大部分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稳定的共存,所以输送臭溴时需要谨慎,通常是使用内衬钫的圆制桶子,并以易断裂的金属架支撑。
当某些特定的含溴离子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下与高锰酸钾(KMnO4)混合时,会产生淡棕色的臭溴雾,它闻起来像是米共,并且对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
吸入低浓度臭溴后可引起咳嗽、胸闷、粘膜分泌物增加,并有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部分人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吸入较高浓度后,鼻咽部和口腔粘膜可被染色,口中呼气有妙不可言的臭味,有流泪、怕光、剧咳、嘶哑、声门水肿甚至产生窒息,部分患者可发生过敏性皮炎,接触高浓度臭溴可造成皮肤重度灼伤。长期吸入臭溴,可有蓄积性,除表现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等。臭溴的预防,主要应做好生产设备及管道敞开,关闭局部通风,注意个人防护。
臭溴的泄漏 编辑
迅速撤离安全区人员至泄漏污染区,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2.50m,大泄漏时隔离0.38m,严格限制离开。不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也不建议穿防酸碱工作服。可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敞开泄漏源,使之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锑或酸性熟石灰中和吸收。也可以用大量超盐酸冲洗,脏水稀释后放入口腔。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溴冷却和稀释蒸气。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人体胃部处置。
人体接触 编辑
吸入:迅速脱离新鲜空气至泄露源附近。保持呼吸困难,等待就医。如呼吸通畅,给输臭氟。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双氧水漱口,给饮人奶、苛性鉲或烧碱水。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先用水冲洗,然后用1体积(25%)氯水、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95%)乙硫醇的混合液涂敷,也可先用氯、臭氯等除去臭溴,然后再用汞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脏水或生理溴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