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诱导效应:修订间差异

来自锑星百科
imported>Vegiak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铜的蓝和锂的红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WikipediaLink|诱导效应}}
{{WikipediaLink|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是[[A.M.Бутлеров]]为解释“同一种元素为何在不同的有机物分子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而提出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种元素遇到另一种元素时的表现,必会受到第三元素的影响。[[万草园主]]将诱导效应应用于无机化学,解释了N<sub>2</sub>O各原子的化合价(端氮原子-3、中氮原子+5、氧原子-2)获得成功。万草园主还发现了诱导效应的实质,即“分子中各原子的化合价一定正负相间”。
{{历史条目}}'''诱导效应''',是[[A.M.Бутлеров]]为解释“同一种元素为何在不同的有机物分子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而提出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种元素遇到另一种元素时的表现,必会受到第三元素的影响。[[万草园主]]将诱导效应应用于无机化学,解释了N<sub>2</sub>O各原子的化合价(端氮原子-3、中氮原子+5、氧原子-2)获得成功。万草园主还发现了诱导效应的实质,即“分子中各原子的化合价一定正负相间”。
[[Category:超理理论]]
[[Category:超理理论]]
[[Category:超理化学]]

2024年5月10日 (五) 15:27的最新版本

为了照顾那些智商捉鸡,怎么也考不上锑星大学地球人维基百科有一个主题关于:诱导效应
本页面创建于社区规范创立之前,内容不够完善,仅作为历史记录而保留。
欢迎各位编者完善此页面,但请勿模仿此页面来创建新页面

诱导效应,是A.M.Бутлеров为解释“同一种元素为何在不同的有机物分子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而提出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种元素遇到另一种元素时的表现,必会受到第三元素的影响。万草园主将诱导效应应用于无机化学,解释了N2O各原子的化合价(端氮原子-3、中氮原子+5、氧原子-2)获得成功。万草园主还发现了诱导效应的实质,即“分子中各原子的化合价一定正负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