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超理文献:氧星正史

来自锑星百科
本条目正在向各位超理学者征集意见
thumb
thumb
欢迎各位超理学家及超理爱好者参与完善本条目。

如果你有创意,欢迎修改,或在讨论页提出你的建议。

Fandom的编辑指南以及本Wiki的常用模板也许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如想编辑本条目,请在本条目上方加入“正在施工”模板,保存更改再进入编辑器进行编辑,施工结束后删除模板。

氧星正史,又译作全氧通史,是氧星史学家超杨青介绍与描述氧星历史的一本书籍,首次出版于2001年3月,最新一版出版于2021年9月,并伴随有内容扩充。其中文译本由伊夫·奥克基主持翻译。采取非年代表叙事模式。

正文[编辑]

第一章 氧星人:野蛮到原始文明[编辑]

氧星,是一个命运多舛但又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星球。——赵明毅

100亿年前,一颗冰冷,全年平均温度不足-100°C的行星在锑宙内部运行着,相比起那些耀眼的恒星,它就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颗沙子。然而谁能想到,这个生命禁区在不到0.7亿年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成为了生命的宜居地带,并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它就是氧星。

氧星的生命从低级到高级,在生命大爆发年代,这些生命为了争夺极为有限的资源,无时不刻都在剧烈地竞争着,他们无时不刻都在互相淘汰着,在氧星地质层的古质层处,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化石,这些微生物后来进化成为原生植物和簇细胞生物,而原生植物开始演变出早期动物,慢慢地,直到45亿年前,氧星第一种古代人种出现了,这个物种名字叫做“过氧先祖人”,顾名思义,它的化石出土于过氧省,当然,它们还是茹毛饮血的原始非智慧生物,由于体型庞大,力大无穷,它们是少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古代人种,几乎没有选择压力,故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的基因库都高度保守,十分稳定,难以进化,当然古生物学不是我们重点谈论的内容。而一亿年前,班氏氧人的灭绝宣告了氧星非智慧人类时代的结束,具有智能的氧人刚刚出现,这些生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铒海氧人。

铒海氧人已经拥有了简单的社会系统,有化石证据说明,它们自999.87万年前就开始具有简单的市场、图腾、用于遮羞和保暖的简易衣服(有使用蕨类叶片制作和兽皮制作的,一般只有首领才可以享用兽皮衣)同时会使用火来烹饪食物,并采取钻木取火法生火,它们还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主要是由金属镍和䍧骨制成,大部分体积较大,且并不耐用,铒海墓群曾出土过许多由铁镍合金制成的砍刀和用骨和藤蔓制作的失败的投石车,并且每一个墓室所具有的陪葬工具也层次不齐,考古学家一般推测为阶级分化所致,同时它们还拥有了群落的概念,具有极为简易的政治机构,铒海氧人往往会聚成一个群落,其规模有大有小,首领总揽群落大权,全部为中年男性,无限期连任,可禅让或世袭,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女性负责采集与养孩子,壮年男性负责打猎,而老年人、小孩和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则在家看守食物,做家务等,配偶之间没有夫妻观念。群落之间的成员由首领和女性优先占有生产资料和资源,然后是小孩和壮年男性,最后才是普通老人,可见铒海氧人已经拥有了阶级观念,并且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小社会,群落与群落之间几乎不发生战争,除非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争夺资源,最早的一场铒海氧人战争,也是最早的氧星战争可以追溯到990万年前,考古学家在哪里发现了大规模的墓群,很多尸体都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其中有65%的尸体具有因为暴力死亡的痕迹,而那时候也接近了它们灭绝过程的开头——没错,由于氧星大冰河时期的到来,资源变得十分稀少,铒海氧人只好互相争夺资源,人吃人现象大规模出现,壮年男子以能亲手杀掉敌方首领,生吃掉其肋骨肉为荣,但这也促进了铒海氧人种内疾病的传播,短短50年,就有近四分之三的铒海氧人因为斑疹伤寒而死亡,其余的铒海氧人不思与其他群落合作,而是各自逃到其他地方群居,然而,这其中大部分铒海氧人都在逃亡的中途死光了,仅近不到10个群落保留了下来,进行封闭的生活。

大冰河时期的风雪连绵使得它们几乎不外出打猎,一周几乎才吃一顿饭,由于不方便外出打猎,这些族群的人们决定派一个人出门去抓一些动物并采集一些可食用的种子回来,其中动物在家里暂养,有必要时杀死并吃掉,这些人通常是群落里的妇女,这些妇女在摸索如何长期暂养这些动物的过程中不料摸索出了它们的繁殖方法,并做到了稳定繁育,优化了群落的粮食储备,据当时的铒海文文献记载,大部分群落的首领会奖励那些养殖动物数目较多的妇女一些黄金,并让她们优先占有资源,其他有养殖动物的妇女只要繁殖出子一代也会被嘉奖,这极大地鼓舞了那些妇女,她们开始不断地改进养殖技术,甚至在蛮荒时期就发明出了十分简易的饮马槽和栅栏门,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但是,出于这些动物的未完全驯化和凶猛,以及当时的动物与人类共患病较多,许多妇女居然牺牲在了饲养室内,但是依然有许多女人能把为群落养殖动物当作一种荣耀,就这样,铒海氧人以这种似乎平静的方式生活了25万年,直到第三次锑际物种大灭绝的到来摧毁了以往的平静,资源再度极度匮乏,铒海氧人再一次所剩无几,这些残存的铒海氧人刚刚体验了一回吃得饱穿得好的日子,现在又要回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苟且偷生的生活,十分凄惨。在1万年以后,新的物种出现了,他们是巴拉氧人。

巴拉氧人的出现使氧星的文明飞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巴拉氧人出现前期,各种工具及技术都有着极大地进步,举一个例子:铒海氧人制作的重质锤子使用䍧骨作为锤柄,重1.5kg,长90cm,巴拉氧人制作的重质锤子使用精制木棍作为锤柄,重2kg,长120cm,其统治氧星的后期氧星开始出现音乐,封建政府和成文法律和宗教等,一个全新的时期正在向氧星展开。

第二章:原始文明的中后期与简单政治制度的发展[编辑]

约公元前4000万年前,巴拉氧人开始重新兴起,但是仍然没有完整的政府机构,它们之间过着由约定俗成的规则所支配的生活,遇到外乡人规则和语言不合的,通常就是起来打一架,十分野蛮,由于第三次锑际生物大灭绝带来的地貌变化,氧星出现了大量的山脉,这些山脉把许多巴拉氧人分隔了开来,导致各地氧人在文化,发展程度等方面各异,才会出现这种局势。

随着大脑的继续发育,巴拉氧人逐渐分化出了两个分支:西伊氧人和东止氧人。由于地域原因,两支氧人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西伊氧人发展了早期“工业”,工具越来越复杂,在原始文明后期甚至出现了类似“铁器朋克”的现象;而东止氧人发展了农业,驯化了一些农作物。但两方都有一个共同点,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在日渐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