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科:修订间差异
外观
imported>境界面上的规范场论 |
imported>氢氰酸 这里有一个重大矛盾,也就是酸科的核电荷数为16.5。锑化也不能使质量增加近一倍吧?何况就像评论中所说,科系元素应该统一一下结构。姑且把“16.5”解释为原子量吧。 |
||
第1行: | 第1行: | ||
{{谣言}}{{元素信息|title1=酸科|名称=酸科 Sanka|符号=/|原子序数=8.5|原子量=32.5|周期=第二周期|颜色=无色|常见化合价=-2,0|常见化合物=[[一酸科化二氢]](H<sub>2</sub>/)、[[氢一酸科化氟]](F/H)}} | {{谣言}}{{元素信息|title1=酸科|名称=酸科 Sanka|符号=/|原子序数=8.5|原子量=32.5|周期=第二周期|颜色=无色|常见化合价=-2,0|常见化合物=[[一酸科化二氢]](H<sub>2</sub>/)、[[氢一酸科化氟]](F/H)}} | ||
'''酸科''',英文名Sanka,旧称[[酸苛]]<ref>二氢妇女在命名酸苛元素0.5772156649……s后,决定改名为酸科,原因不明。</ref>,符号/,原子序数8.5,指锑化的[[氧]],核电荷数 | '''酸科''',英文名Sanka,旧称[[酸苛]]<ref>二氢妇女在命名酸苛元素0.5772156649……s后,决定改名为酸科,原因不明。</ref>,符号/,原子序数8.5,指锑化的[[氧]],核电荷数为8.5。由[[赵明毅]]的弟子[[二氢妇女]]发现并命名。详见[[酸科理论体系]]。[[File:8.5.jpg|缩略图|/原子模型 □=木子]] | ||
==原子结构== | ==原子结构== | ||
酸科和其他科系元素一样,不符合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 酸科和其他科系元素一样,不符合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5,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1个正[[电科]]和8个[[木子]],无中子。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1个负电科。 | ||
==化合物== | ==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