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ed>大锑硼化硫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境界面上的规范场论
这段话换个地方放吧
第1行: 第1行:
{{谣言}}{{元素信息|title1=酸科|名称=酸科 Sanka|符号=/|原子序数=8.5|原子量=32.5|周期=第二周期|颜色=无色|常见化合价=-2,0|常见化合物=[[一酸科化二氢]](H<sub>2</sub>/)、[[氢一酸科化氟]](F/H)}}
{{谣言}}{{元素信息|title1=酸科|名称=酸科 Sanka|符号=/|原子序数=8.5|原子量=32.5|周期=第二周期|颜色=无色|常见化合价=-2,0|常见化合物=[[一酸科化二氢]](H<sub>2</sub>/)、[[氢一酸科化氟]](F/H)}}


'''酸科''',英文名Sanka,旧称[[酸苛]]<ref>苏安可在命名酸苛元素0.5772156649……s后,决定改名为酸科,原因不明。</ref>,符号/,原子序数8.5,指锑化的[[氧]],核电荷数为8.5。由[[赵明毅]]的弟子[[苏安可]]发现并命名。详见[[酸科理论体系]]。[[File:8.5.jpg|缩略图|/原子模型 □=木子]]
'''酸科''',英文名Sanka,旧称[[酸苛]]<ref>苏安可在命名酸苛元素0.5772156649……s后,决定改名为酸科,原因不明。</ref>,符号/,原子序数8.5,指锑化的[[氧]],核电荷数为8.5。由[[赵明毅]]的弟子[[苏安可]]发现并命名。详见[[酸科理论体系]]
 
根据超理学家[[苏安可]]本人所言,酸科起源于量子力学,是量子力学发展到最新阶段发现的产物(这套理论被后人称为[[量子力学二氢学派]]),已得到[[锑星大学]]和[[锑星科学院]]共250位院士一致承认。[[File:8.5.jpg|缩略图|/原子模型 □=木子]]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酸科和其他科系元素一样,不符合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5,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1个正[[电科]]和8个[[木子]],无中子。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1个负电科。
酸科和其他科系元素一样,不符合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5,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1个正[[电科]]和8个[[木子]],无中子。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1个负电科。
第19行: 第21行:


==第五种相互作用==
==第五种相互作用==
近来,锑星第二超理研究所的超理学家们在进行酸科的同态波动衍射实验时,发现酸科并不存在纠缠现象,并且描述酸科的弱相互作用系的过程中宇称恒守恒。这意味着酸科内部具有更奇特的“第五种相互作用”。根据研究,这种力可以超距作用,但是只能在五行粒子之间发生作用,因此这种力被命名为“五行力”。
近来,锑星第二超理研究所的超理学家们在进行酸科的同态波动衍射实验时,发现酸科并不存在纠缠现象,并且描述酸科的弱相互作用系的过程中宇称恒守恒。这意味着酸科内部具有更奇特的“第五种相互作用”。根据研究,这种力可以超距作用,但是只能在[[五行子|五行粒子]]之间发生作用,因此这种力被命名为“五行力”。


==酸科与地球==
==酸科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