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英语:Kiloium),读作kil·low·ee·uhm,是一种超理元素,原子序数1000,也因此得名,发现于公元前10世纪。原子核由1000个质子和2002个中子构成。其单质与化合物的莫氏硬度都极高。

化合物 编辑

钎元素的活动性中等,其唯一化合价为+2。奇特的是,钎对硫有很强的亲合势,但是却不与其他氧族元素反应,目前还未制得KioO和Kio(OH)2。有KioS以及KioSK(过硫钎酸钾,俗称“亭”,是离子化合物)等化合物。

过硫钎酸钾 编辑

过硫钎酸钾一般称作“亭”,实验式KioSK,红色晶体,莫氏硬度15(该数据是-250℃的数据,也就是亭最坚硬的温度,正常状态下仅8.5),几乎没有毒性,是钎化合物中毒性最低的。可被看作是过硫钎酸(H2Kio2S2,实际上不存在)的钾盐,含有一个S--Kio-Kio-S-(硫钎酸根)离子。亭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因此常被用作首饰。

硫化钎 编辑

硫化钎是一种淡黄色晶体,莫氏硬度8,属立方晶系。锑场下KioS分解,生成K、O和Si,并发生下面的反应,生成外貌和结构类似石英的硅酸硅酰,简称碤,分子式SiOSiO3:2Si+2O2=锑场、K=SiOSiO3。可通过相应单质在水中的反应制得(水作为催化剂)。

硅酸硅酰 编辑

硅酸硅酰的稳定性极好,熔点也非常高,即便遇到磷氰燃烧产生的高温(~4800℃)火焰,其物化性质都不会有显著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密度变小一些),而且由于非常坚硬(莫氏硬度13),可以用于加固一些军用飞船的外壳。制造硅酸硅酰也恰恰是硫化钎的主要用途。

最新研究表明,碤实际上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发现人甚至也曾将它误认为1,3-二氧杂环丁烷-2,4-二酮。按此理论,碤分子拥有两条对称轴和一个四元环。分子中的两个硅还可以在高温下各失去4个电子,形成两个+8价的硅,并与卤素形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