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酸:修订间差异
imported>Linakrbcs |
imported>境界面上的规范场论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这不是真相}} | {{这不是真相}} | ||
{{WikipediaLink|一水合氢氧化钠}} | {{WikipediaLink|一水合氢氧化钠}}{{WikipediaLink|烧碱}} | ||
{{Chem|H3NaO2}} | '''钠酸''',又称'''二羟基合钠酸''',俗称'''烧酸''',化学式{{Chem|H3NaO2}}(或写作{{Chem|H[Na(OH)2]}}),是一种很弱的酸。由于中心原子钠的电负性太低,导致氢离子难以被释放,这也是其酸性很弱的本质原因。 | ||
钠酸不稳定,遇水易水解为氢氧化钠和水,仅能在铝、铍和锌等两性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存在于水溶液中,短时间内与这类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由此也能看出两性金属的本质是可以催化碱生成对应的酸的金属。 | 钠酸不稳定,遇水易水解为氢氧化钠和水,仅能在铝、铍和锌等两性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存在于水溶液中,短时间内与这类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由此也能看出两性金属的本质是可以催化碱生成对应的酸的金属。 | ||
第8行: | 第8行: | ||
*中文名称:钠酸 | *中文名称:钠酸 | ||
*英文名:Sodium Hydride Monohydrate | *英文名:Sodium Hydride Monohydrate | ||
*别称:火酸、烧酸、水合氢氧化钠 | *别称:二羟基合钠酸、火酸、烧酸、水合氢氧化钠 | ||
*化学式:{{Chem|H3NaO2}} | *化学式:{{Chem|H3NaO2}} | ||
*分子量:58.01 | *分子量:58.01 | ||
第23行: | 第23行: | ||
*稳定性:易水解 | *稳定性:易水解 | ||
==化学性质== | ==化学性质== | ||
=== 基本化学性质 === | |||
钠酸不稳定,遇水水解为氢氧化钠和水。 | 钠酸不稳定,遇水水解为氢氧化钠和水。 | ||
第47行: | 第49行: | ||
H<sub>3</sub>NaO<sub>2</sub>=550K=HNaO+H<sub>2</sub>O | H<sub>3</sub>NaO<sub>2</sub>=550K=HNaO+H<sub>2</sub>O | ||
=== 特别性质 === | |||
我们知道,酸+碱==盐+水,在前面加上“烧”字,这个反应仍能进行:烧酸+烧碱==发功==烧盐+烧水,写成化学式为: | |||
2H<sub>3</sub>NaO<sub>2</sub>+2NaOH==发功==(Na<sub>2</sub>O)<sub>2</sub>+2(H<sub>2</sub>O)<sub>2</sub> | |||
其中(Na<sub>2</sub>O)<sub>2</sub>被称作烧盐,因为这种物质也是在[[氯碱工业]]中,食盐NaCl在烧菜过程生成的Na没有受到菜的充分保护,与氧气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副产物;而所谓的烧水(H<sub>2</sub>O)<sub>2</sub>就是“能烧的水”,即[[可燃水]]。 |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