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鐵幕

出自锑星百科
於 2025年3月13日 (四) 14:55 由 imported>Chlorous acid 所做的修訂
為了照顧那些智商捉雞,怎麼也考不上銻星大學地球人維基百科有一個主題關於:鐵幕

鐵幕(鷹:The Iron Curtain),是目前泛銻宙範圍內最強的武器協同作戰群體系統,由克勞烈亞-卡拉珀尼亞聯合帝國研發的一種超規模級別的超理武器。同銻宙的絕大部分超理武器不同的是,鐵幕並非是為進攻而研發;恰恰相反,防禦才是鐵幕最致命的所在。

研發背景

聯合帝國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扼守通往銻洞的交通要道,因而氯、碳兩星球在歷史上曾多次受到硝酸軍府、硅酸軍府的襲擾。為了維護星球內部安全和防備外敵入侵的考慮,帝國在碲球歷2024年研發了這種恐怖的武器,用以作為「定國安邦」的重要工具。

原理

纜繩

大多數人都知道,無論面積多大的一張紙,其最多只可以摺疊7-8次。這是由指數爆炸使得摺疊產生的厚度迅速增長,而可摺疊的面積越來越小所導致。而倘若使用特製的材料,通過極強的液壓裝置經過多次摺疊,可以形成一根高度接近於無窮大,而底面積近乎無限小的柱狀物體,稱其為「纜繩」。

這種柱體通常因底面直徑過小而高度又過高,導致常見的艦艇雷達無法探測到「纜繩」的存在。由於直徑極小,使得「線」異常鋒利,削鐵如泥。據了解,一根這樣的「纜繩」可以使一艘中型星際戰艦直接報廢。利用數量巨大的「線」組成的網可以封鎖空中通道,即使是一支精銳戰艦師,也可以在1min之內被鐵幕攻擊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集束塔

集束塔通過匯集Hydrog發出的光線進行攻擊,類似於凸透鏡匯聚光線的原理,可以在數秒之內讓目標的溫度升高到上萬攝氏度,令鋼鐵汽化,通過高溫的攻擊來熔融敵對目標的機械結構,破壞其設施。集束塔的攻擊強度隨時間而增加,這意味着集束塔若攻擊時間足夠長,理論上可以摧毀任何敵對單位。

恆星軌道炮

恆星軌道炮是氯星最初的超遠程星際導彈系統,可以搭載「雙頭鷹」導彈。由於該裝置過於陳舊,無法適應銻宙如今的戰爭模式變化,氯星在2024年拆毀了原有的恆星軌道炮,將其升級為新一代星際導彈裝置,並作為主攻武器加入鐵幕。目前,恆星軌道炮仍然使用威力巨大的「雙頭鷹」導彈,其攻擊力較原有水平大幅度提高。

雙頭鷹導彈

腓特烈炸彈

腓特烈炸彈是全泛銻宙有史以來所引爆過所有種類的炸彈中,體積、重量和威力上均為最強大的炸彈,作為克卡帝國軍力上的象徵與展示。該炸彈的爆炸當量約等於1京噸的TNT。由於該炸彈過於沉重,且由於爆炸當量空前龐大,發射後的結果難以預料,因此該炸彈一直以來都沒有服役。

銅牆鐵壁

銅牆鐵壁是裝置的主觀防禦系統。它通過加速電子,使其形成覆蓋於任何單位,例如人員和車輛武器,乃至於建築物的屏障,保守估計可以抵擋5顆以上行星打火機,或15顆以上核導彈的連續攻擊。

構造

鐵幕整體利用一種特殊的材料製成。這種材料異常堅固,易於形變而又容易恢復,具有極強的彈性和韌性。其纜繩部分的「摺疊」實際上是一種複雜的空間結構,通過該材料內部的各種結構來實現極高的機械強度和靈敏度。製成的「纜繩」通過在地面設置「樁」來實現固定,而另一端則在太空中設置「曳引閥」。通過數量巨大的纜繩組成網狀結構,可以截擊和切斷敵對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曳引閥的無規則運動來實現變換佈防,令敵方難以捉摸,從而有效組織防禦,防範敵方的進一步進攻;而集束塔則設置在地面,進行星球內部的近距離打擊,擁有約1×106km的極遠射程和360°無死角的攻擊模式,可謂固若金湯;銅牆鐵壁絕對堅固,可以賦予一切以「堅不可摧」的特性;恆星軌道炮則用於遠距離打擊,彌補鐵幕攻擊性的不足。不僅如此,鐵幕裝置是可控的,不需要使用時可以控制其回收,防止遭到惡意破壞或不慎擊毀非敵對單位。

規模

鐵幕系統由散落佈置在各個城鄉的1座主控制器、17座輔助控制器、4.19×1027台發電裝置、1門恆星軌道炮、3門副炮、3座巨型電子加速器、5.1×1015根纜繩和17250座集束塔組成。在地面上的總佔地面積高達1.75×108km2,占氯星陸地總面積的35%。

實戰

通過實戰演練得知,鐵幕裝置可以輕易一次性摧毀五枚以上的行星打火機。然而鐵幕的應用存在局限性:雖然可以在陸地佈防,也可以在太空佈設,但鐵幕的防禦性和保守性使得其無法主動進攻,因此在戰略價值上有所降低。但作為目前泛銻宙範圍內最強的武器協同作戰群體系統,鐵幕已經達到了預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