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星

於 2024年11月17日 (日) 07:08 由 imported>氢氰酸 所做的修訂 外交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為了照顧那些智商捉雞,怎麼也考不上銻星大學地球人維基百科有一個主題關於:鐵星

鐵星(鷹語:Fer)是鐵鉑星系最內層的行星,擁有非常強大的磁場,地表由各種鐵礦組成,平均溫度是2600℃。目前唯一政權是鐵星民主共和國,元首為總統,現任總統為唐季鐵(即Fe(CO)5)。鐵星是類地行星,它的直徑是15600km,沒有衛星。儘管擁有磁場,但是鐵星仍然沒有保留住大氣,這是因為鐵星磁場太強,已經伸進了它圍繞的恆星Hassmeitdarm,因此無法抵擋它強大的太陽風。

地理 編輯

鐵星目前擁有七大洲,從大到小分別是:北洲(全稱北極洲)、磁洲(全稱磁鐵礦洲)、赤洲(全稱赤鐵礦洲)、褐洲(全稱褐鐵礦洲)、菱洲(全稱菱鐵礦洲)、黃洲(全稱黃鐵礦洲)和鈦洲(全稱鈦鐵礦洲),浮在液態鐵構成的地核上(鐵星沒有地幔)。它們預計在260萬年後合併為一塊被稱為「斐瑞安洲」的超大陸(斐瑞安是鐵星神話中終結一切的神)。

外交 編輯

鐵鉑星系其他成員、擬鹵素聯盟鹵素星系鈦鉭星系以及ds星系都是鐵星重要的合作夥伴。鐵星與碳星硫星鉻錸星系關係也比較好,但是也存在著一定衝突。

與鐵星敵對的星球主要有氧星鎂星,而汞星則是鐵星最重要的競爭對手。鎵星是鐵星對抗汞星的重要盟友,兩星球已經在如何遏制汞星經濟上蓄謀已久。

光環 編輯

F環 編輯

F環是鐵星最靠內的環,平均寬度1km,與E環、R1環、R2環和U環一樣是從任何星球都不可見的,因為它——用趙明毅的話來說——「纖細而稀疏」。F環發現於2004年,隨著一顆接近鐵星的小行星被撕裂,它在10億年前形成。

E環 編輯

E環和F環的尺寸幾乎相同,發現於2004年,起源與F環相同,但不是同一顆小行星。

R環 編輯

R環是鐵星第二寬的環,平均寬度2.36km,在1995年被發現。2021年有人發現在R環中間有一條1km寬的縫隙,內部沒有任何物質,將R環一分為二。於是,在環縫內部的被稱作R1環,位於環縫外部的被稱作R2環,寬度分別為1.21km和1.15km。

U環 編輯

U環也發現於2004年,平均寬度1.5km,是R環中的部分較快速的碎片逃逸至更高軌道產生的。

M環 編輯

M環形成和發現於2022年,平均寬度250km,內部的碎片比較密集。M環是在鐵衛一被汞衛十七摧毀後形成的。

以鐵星半徑為單位的鐵星光環列表 編輯

名稱 範圍(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5位)
F 1.10000~1.10007
E 1.11014~1.11021
R1 1.33543~1.33551
R2 1.33558~1.33566
U 1.34409~1.34419
M 2.50051~2.51654

歷史 編輯

鐵星最早的國家出現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也就是鐵朝。鐵朝的建立者名叫泰剛,他創建了諡法以及鐵星語,其本人的諡號是鐵文王。他的繼位年份不詳,根據鐵星相關機構的推測是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985年[1]

(歡迎擴充)

注釋 編輯

  1. 《鐵史》中記載「文王之位,不動十餘年」,含義可能是「鐵文王的寶座在十多年內都沒有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