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1行: |
第1行: |
| {{WikipediaLink|铊}}'''铊''',化学符号'''Tl''', [1]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ⅢA族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含量很低,是一种伴生元素。铊在盐酸和稀硫酸中溶解缓慢,在硝酸中溶解迅速。其主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硫酸盐等,铊盐一般为无色、无味的结晶, 溶于水后形成亚铊化物。保存在水中或石蜡中较空气中稳定。 | | {{WikipediaLink|铊}} |
| | |
| 铊被广泛用于电子、军工、航天、化工、冶金、通讯等各个方面 ,在光导纤维、辐射闪烁器、光学透位、辐射屏蔽材料、催化剂和超导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 |
| | |
| == 发现简史 ==
| |
| 1861年,威廉·克鲁克斯和克洛德-奥古斯特·拉米(Claude-Auguste Lamy)利用火焰光谱法,分别独自发现了铊元素。由于在火焰中发出绿光,所以克鲁克斯提议把它命名为“Thallium”,源自希腊文中的“θαλλός”(thallos),即“绿芽”之意。
| |
| | |
| 硫砷铊铅矿晶体
| |
| | |
| 在罗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发表有关改进火焰光谱法的论文,以及在1859至1860年发现铯和铷元素之后,科学家开始广泛使用火焰光谱法来鉴定矿物和化学物的成份。克鲁克斯用这种新方法判断硒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碲,样本由奥古斯特·霍夫曼数年前交给克鲁克斯,是德国哈茨山上的一座硫酸工厂进行铅室法过程后的产物。到了1862年,克鲁克斯能够分离出小部份的新元素,并且对它的一些化合物进行化学分析。拉米所用的光谱仪与克鲁克斯的相似。以黄铁矿作为原料的硫酸生产过程会产生含硒物质,拉米对这一物质进行了光谱分析,同样观察到了绿色谱线,因此推断当中含有新元素。他友人弗雷德·库尔曼(Fréd Kuhlmann)的硫酸工厂能够提供大量的副产品,这为拉米的研究带来了化学样本上的帮助。他判断了多种铊化合物的性质,并通过电解法从铊盐产生了铊金属,再经熔铸后制成了一小块铊金属。
| |
| | |
| 拉米在1862年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为发现新的、充裕的铊来源”而获得一枚奖章。克鲁克斯在抗议之后,也“为发现新元素铊”而获得奖章。两人之间有关发现新元素的荣誉之争议持续到1862至1863年。争议在1863年6月克鲁克斯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之后逐渐消退。
| |
|
| |
|
| | '''铊'''的化学式为Tl,是剧毒的金属,无味。 |
| ==物理性质== | | ==物理性质== |
| 铊与铅类似,质软、熔点和抗拉强度均低。新切开的铊表面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于空气中很快变暗呈蓝灰色,长时间接触空气会形成很厚的非保护性氧化物表层。铊有三种变态,503K以下温度为六方密堆晶系(a-Tl),503K以上温度为体心立方晶系(β-Tl),在高压下转为面心立方晶系 (γ-Tl)。三相点为383K和3000MPa。 | | 铊很软,可以用小刀切动。 |
| | |
| ==化学性质== | | ==化学性质== |
| :铊原子的外电子层构型为[Xe]4f145d106s26p1,铊有+1和+3两种价态,+1价化合物比+3价稳定。铊有28个同位素,其质量数为191~210,203Tl和205Tl是天然同位素。
| | 铊受热可以和[[氧化亚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化次镆]]: |
| :铊与湿空气或含氧的水迅速反应生成TlOH。室温下铊易与卤素作用,而升高温度时可与硫、磷起反应,但不与氢、氮、氨或干燥的二氧化碳起反应。铊能缓慢地溶于硫酸,在盐酸和氢氟酸中因表面生成难溶盐而几乎不溶解。铊不溶于碱溶液,而易与硝酸形成易溶于水的TlNO3。铊 (I)离子可生成易溶的强碱性的氢氧化物和水溶性的碳酸盐、氧化物和氰化物,它生成易溶氟化物的性质与碱金属离子相似,而卤化物不溶于水的性质又与银离子相似。铊(Ⅲ)离子是强氧化剂,用Fe+、Sn、金属硫化物、金属铋和铜都能迅速把铊(Ⅲ)盐还原为铊(Ⅰ)盐。铊(Ⅰ)盐则需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盐或氯气氧化。
| | :2 Tl + Mc<sub>2</sub>O<sub>3</sub> → Tl<sub>2</sub>O + 2 Mc<sub>2</sub>O |
| | | [[Category:元素]] |
| == 制备方法 ==
| |
| 铊主要从有色重金属硫化矿冶炼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回收,铊的氧化物氧化铊(或三氧化二铊)、氧化亚铊(或一氧化铊)挥发性强,在铜、铅、锌硫化物精矿焙烧、烧结和冶炼时大部分挥发进入烟尘。如炼铅时约有60%~70%的铊进入烧结、焙烧烟尘中。铅鼓风炉烟尘的铊含量约占精矿中铊含量的23%。硫酸厂焙烧黄铁矿时,炉气净化系统的富铊烟尘也可作为提取铊的原料。
| |
| | |
| 铊在冶炼原料中含量很低,必须先行富集。火法富集可使物料的含铊量提高10倍以上。烟尘中的铊多半是氧化铊、硫酸铊和氯化铊。用稀硫酸浸出含铊烟尘时,锌、镉、铁及其他元素同时进入溶液。含铊0.05~1 g/L的稀溶液可用高锰酸钾将TI+氧化成Tl3+,根据铊、锌、镉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沉淀的原理,以氢氧化钠中和溶液pH值至4~5,并加热至70~80℃,使铊从溶液中以氢氧化铊的形态沉淀析出。如溶液含铊大于5 g/L时,可在20℃加过量的氯化钠使铊以难溶的氯化铊形态沉淀下来。
| |
| | |
| 工业上回收铊的方法很多,以铅烧结烟尘回收铊为例:铅烧结烟尘经反射炉熔炼富集后,得到含铊2%左右的富铊灰,用浓度为120~150 g/L硫酸浸出,固液比为1:5,温度为90℃,搅拌4h,浸出率在95%以上。利用处理铝、锌、铜、锰等金属冶炼过程的副产品作为原料,经湿法冶炼制得金属铊。湿法将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的副产品作为原料,加入硫酸进行抽提时生成硫酸铊,再用锌粉制成海绵状铊,加入硫酸溶解海绵铊,再加入碳酸钠进行反应生成碳酸铊,向其中加入硫酸,所制得的溶液再用锌处理,得到纯度为99%。
| |
| | |
| 高纯度铊可采用电解精炼法。用一般方法制得的铊,尚含有铜、铅、镉等杂质,先用碱和硝酸钠与金属铊进行熔炼,使铅生成铅酸钠(Na2PbO2)而被除去,如铅含量超过0.03%,则需熔炼两次。这样也可使铜、镉成为氢氧化物而被除去。电解精炼时,阴极用纯铊或钽片,电解质中铊含量为30~40 g/L,硫酸浓度为70 g/L,温度为55~60℃,阴极电流密度为100A/m2,阳极电流密度为200A/m2,阳极套以布套。经过两次到三次电解精炼,可获得99.999%的高纯铊。
| |
| | |
| == 应用领域 ==
| |
| | |
| === 医学 ===
| |
| 铊最初用于医学,可治疗头癣等疾病,后发现其毒性大而作为杀鼠、杀虫和防霉的药剂,主要用于农业。这期间也曾使许多患者中毒。随着以后对铊毒副作用的更深入研究和了解。自1945年后,世界各国为了避免铊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纷纷取消了铊在这些方面的使用。铊农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二次污染环境,在许多国家被限制或禁止使用,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沿用至今。 [8] [3]
| |
| | |
| 在现代医学中,Tl同位素铊201作为放射核元素被广泛用于心脏、肝脏、甲状腺、黑色素瘤以及冠状动脉类等疾病的检测诊断。有研究发现铊能延迟某些肿瘤的生长,同时减少肿瘤发生的频率。在核医学广泛使用锝-99m之前,半衰期为73小时的铊-201曾经是核心动描记所使用的主要放射性同位素。今天,铊-201也被用于针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负荷测试当中。
| |
| | |
| === 工业 ===
| |
| 铊在工业中铊合金用途非常重要,用铊制成的合金具有提高合金强度、改善合金硬度、增强合金抗腐蚀性能等多种特性。铊铅合金多用于生产特种保险丝和高温锡焊的焊料;铊铅锡3种金属的合金能够抵抗酸类腐蚀,非常适用于酸性环境中机械设备的关键零件;铊汞合金熔点低达-60℃,用于填充低温温度计,可以在极地等高寒地区和高空低温层中使用;铊锡合金可作超导材料;铊镉合金是原子能工业中的重要材料。
| |
| | |
| == 分布地区 ==
| |
| 铊是自然界存在的典型的稀有分散元素,天然丰度为8×10-7,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1 g/ T。铊是一种伴生元素,几乎不单独成矿,,世界上唯一的独立铊矿在中国贵州省兴仁县,主要成分是红铊,其它大多以分散状态同晶形杂质存在于铅、锌、铁、铜等金属的硫矿中,常用这些金属冶炼的副产品来回收和提取。 [8]
| |
| | |
| Tl 在自然界主要以Tl+状态存在 , Tl+可以通过类置同像置换钾长石和云母矿物中的K+和Rb+进入其中(三者离子半径相近, Tl+ =0 .170nm ,K+ =0 .161 nm, Rb+=0 .172 nm)。Tl 的亲硫特性, 使得Tl 还常常与Pb 、Zn 、Cu 、As 、Sb 、Fe 、Hg和Au 等在硫化物中形成元素共生组合。这些特性决定了Tl 在各种矿石矿物中广泛分布 [1] 。 | |
| | |
| Tl 在火山岩中的含量都比较低, 但在酸性岩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碱性岩石中的含量。在超基性岩中Tl 的含量一般为0 .05 ~ 0 .6 μg/g ;在基性岩中的含量略高, 为0 .1 ~ 0 .27 μg/g ;在中性岩中的含量进一步升高, 为0 .15 ~ 0 .83 μg/g ;在绝大多数花岗岩中,Tl 的含量为0 .73 ~ 3 .2 μg/g ;在碱性岩石中Tl 的含量为1 .2 ~ 1 .5 μg/g。Tl 在变质岩中的平均含量一般为0 .65 μg/g。Tl 在沉积岩中的含量一般为0 .1 ~ 3 .0 μg/g , 平均含量为0 .27 ~ 0 .48 μg/g, 其中Tl 在粘土岩、砂岩和页岩中的含量最高。粘土岩中Tl 的含量可高达2 .2~ 3 .0 μg/g , 粘土矿物成分越高, Tl 的含量也就越高。Tl 在沉积岩中相对富集, 可能与Tl 在沉积物中的易吸附性有关。Tl 在氧化环境中也容易被Mn 、Fe 氧化物吸附, 深海沉积物中Tl 的含量一般较低, 但在Mn 结核中Tl 的含量可高达140 μg/g。
| |
| | |
| Tl 在一些矿石矿物(如黄铁矿, 白铁矿)中的较高含量往往与低温热液交代变质作用有关, 其中K 的交代变质作用对Tl 的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断层破碎带, Tl 在岩石中的含量也很高。热液蚀变作用也往往导致Tl 的富集, 即蚀变岩石中的含量高于未蚀变围岩。
| |
| | |
| == 安全性能 ==
| |
| | |
| === 环境危害 ===
| |
| 由于铊在结晶化学和地球化学性质上具有亲石和亲硫两重性,在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铊主要以微量元素形式进入方铅矿、黄铜矿和硫酸盐类等矿物中,但由于含量不高,工业利用较困难,所以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铊等毒害元素就被排放进入尾砂,尾砂就成了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源,其中铊含量比矿石中的平均值高。由于尾砂遇水淋滤流失,干燥后遇风又易飞扬,这样使铊进入水体、土壤,经生物富集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 |
| | |
| 人类对铊矿的开采利用及工业排放加剧了铊的环境迁移,造成局部生活环境包括土壤、水中铊含量剧增,又被生长其上的蔬菜粮食作物或某些可食用动物所富集,从而进入人们生活链,成为人类健康的潜在杀手,而铊的环境循环和毒性富集时间较长(20~30年)因而铊的污染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 |
| | |
| === 健康危害 ===
| |
| 铊对人体的毒性超过了铅和汞,近似于砷。铊是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饮水、食物、呼吸而进入人体并富集起来,铊的化合物具有诱变性、致癌性和致畸性,导致食道癌、肝癌、大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使人类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
| |
| | |
| 铊还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Na-K-ATP(三磷酸腺苷)酶竞争结合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表面含巯基团结合,抑制其氧化磷酸化过程,干扰含硫氨基酸代谢,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和毛囊角质层生长。同时,铊可与维生素B2及维生素B2辅助酶作用,破坏钙在人体内的平衡。
| |
| | |
| === 危害防治 ===
| |
| | |
| ==== 环境防治 ====
| |
| 对铊污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 |
| | |
| ①对(含)铊矿床的开采、选矿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降低可能产生含铊废石和废水生产量。对矿山含铊废石进行处理,防止铊进入水体。对铊生产企业的工业废水集中进行处理,去除铊后再进行达标排放。含铊矿床的开采、选矿和加工企业应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区;
| |
| | |
| ②对产生含铊烟尘的冶炼厂、发电厂的烟囱加装过滤网以及铊回收装置,降低烟尘中铊的含量,阻隔含铊烟尘直接排入大气,并对这些企业附近大气中的铊含量进行监控;
| |
| | |
| ③在铊高背景值地区进行普查,对暴露在地表的岩石单元释放铊的潜力进行评价,确定铊从岩石迁移进入水、土壤、植物等环境介质的潜力。建筑工程(如道路等)应避开含铊高的地区和地质体。同时,减少直至停止严重铊污染区粮食和蔬菜等的种植;
| |
| | |
| ④加强对接触含铊物质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因慢性铊中毒不易被发现,对工作场所进行劳动保护,对工作人员应及时定期进行体检。此外,还应减少含铊化肥的生产量等。
| |
| | |
| ==== 健康防治 ====
| |
| 铊具有对人体的高毒性及预后较差等特点,因此预防铊中毒尤为重要,应该积极开展铊污染的宣传,加强铊及其化合物管理。在偏远农村及含铊矿床开发地区,深入探讨铊矿区污染程度和硫酸工业、造纸工业副产品等伴随的污染,使铊危害降至最低,对于一些可能导致职业接触,生活在污染环境的人群定期检测尿铊,,以早期监测其体内铊水平
| |
| | |
| 铊中毒的治疗方法从铊被发现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铊中毒药物,临床上曾使用过大量的药物和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金属络合剂(普鲁士蓝、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二苯卡巴腙、双硫腙等)、巯基化合物(二巯基丙醇、青霉胺等)、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氯化钾和钙盐等等。但各种药物都有不足之处。2003年10月,美国FDA正式批准将普鲁士蓝(Radiogardase)于铊中毒。
| |
| | |
| 总体来说,治疗铊中毒的原则在于:脱离接触,其中包括阻止消化道的继续吸收,加快毒物由尿液或其它途径的排泄。具体可采取下列措施:
| |
| | |
| ①普鲁士蓝给药。每天250mg/kg,分为4次,每次都溶解在50ml 20%的甘露醇中,再辅以硫酸镁导泻,促进铊随胆汁经粪便排泄,减少毒性;
| |
| | |
| ②持续性进行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促进血铊的排出;
| |
| | |
| ③口服15%氯化钾,加速肾脏对铊的清除作用;
| |
| | |
| ④肌注二巯基丙酸钠、双硫腙、硫代硫酸钠等金属络合剂,络合血液中的铊,从而降低毒性和利于铊的清除;
| |
| | |
| ⑤采取利尿方法,加快肾脏排铊,减轻毒性。上述方法适应综合使用,尤其是对于急性、重度患者,更应如此。[[Category: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