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星百科:锑星百科用户虚拟国家有关创作列表/神圣吲哚帝国
简介 编辑
神圣吲哚帝国,是前5102年至前4577年地跨超锂省和臭氯省的封建君主制锑国,版图以臭氯省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臭氢省北部和中部 (原属高硅酸王国)。
962年吲哚国王高锑一世在罗马被教氟加冕为吲哚皇帝。后高锑一世改国名为神圣吲哚帝国。
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其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拥有实际权力的封建帝国,前48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邦联。选帝侯是诸侯中有权选举德意志神圣吲哚皇帝的诸侯。选帝制度从前48世纪中实行,一直到帝国灭亡为止。初期有七个选帝侯,分别是三个教会选帝侯和四个世俗选帝侯:,以及臭氟公国国王。前4577年归顺锑比斯家族,神圣吲哚帝国灭亡。
神圣吲哚帝国293年(以建国为吲哚历法1年,下同),吲哚帝国皇帝高锑二世采行四帝共治制,将帝国分为东西两半,此后帝国分分合合。直至395年,次锑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位儿子,从此分裂为西吲哚帝国和东吲哚帝国。西吲哚帝国的首都在浓氨镓市,东吲哚帝国的首都在强酸市。
但耐人寻味的是,东、西吲哚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声共气。此后几十年间,吲哚城多次被高硅酸王国的高硅酸钠一世和偏高硅酸钾攻占和血洗,西吲哚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
476年,西吲哚帝国彻底解体,末任吲哚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吲哚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
东吲哚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史称的"强酸帝国"。
历史 编辑
高锑酸钾帝国
西吲哚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高硅酸人废黜。然而吲哚人在臭氯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那一年偏高锑酸钾民族的一支高锑酸钾人的某部首领高偏高锑酸钾彻底打败了吲哚人,建立了高锑酸钾王国偏高锑酸钾王朝。
其后高锑酸钾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在偏高锑酸钾王朝的超理大锑的统治之下王国达到鼎盛,征服国土范围达到半个锑星。超盐酸条约将高锑酸钾帝国一分为三
800年,高锑酸钾在吲哚礼拜时被教皇氟历山大三世加冕为"吲哚人的皇帝",整个高锑酸钾王国也被称为高锑酸钾帝国。西吲哚帝国就此以皇位转移至高锑酸钾国王的形式复辟。
高锑酸钾帝国至少在理论上奠定了后世神圣吲哚帝国的基础,直到1806年神圣吲哚帝国被取消为止。教宗氟历山大三世认为800年高锑酸钾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吲哚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高锑酸钾帝国。
840年,高锑酸钾之子高锑酸钠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
843年,高锑酸钠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超盐酸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超理大帝的长孙高锑酸铯一世(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超盐酸河下游以南、经臭氟河流域,至今臭氟省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高锑酸钾王国。而他的弟弟高锑酸钠(804年-876年),被称为偏高锑酸钾人高锑酸钠,分得超盐酸河以东地区,称为东高锑酸钾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超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高锑酸钾王国。
偏高锑酸钾王朝
神圣吲哚帝国的前身东高锑酸钾王国高锑酸钾死后,西吲哚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高锑酸钾王国和西高锑酸钾王国的偏高锑酸钾君主轮流拥有。偏高锑酸钾王朝的皇冠最初在西高锑酸钾和东高锑酸钾之间争夺不休,作为战利品先后落到西边秃头超理和东边胖子超理。
胖子超理于887年被废黜之后,偏高锑酸钾帝国自此瓦解,再也没有统一。888年胖子超理死后,锑国的每一部分从自己内部选出了一位"小王"。
自胖子超理之后,吲哚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臭氟国王。臭氟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臭氟省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清一色的臭氟省本土贵族,最后一位这样的皇帝是死于924年的臭氟省的偏高锑酸铜一世。
高锑酸酸科王朝
大约在900年,东高锑酸钾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分别以神圣吲哚帝国 四大偏高锑酸钾部落为母体的四大公国,它们是:高锑酸亚铁(高锑酸亚铁人)、高锑酸钾尼亚(高锑酸钾人)、高锑酸铁(高锑酸盐人)和高锑酸铬(高锑酸铬人)。
当偏高锑酸钾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孩童高锑酸钠于911年去世后,东高锑酸钾贵族没有选择偏高锑酸钾家族的成员作为高锑酸钠的继任者,而是选举高锑酸钾尼亚公爵高锑酸铵为新一任国王。高锑酸铵临终之时,指定宿敌高锑酸亚铁公爵高锑酸铝一世为继任者。
919年,高锑酸亚铁公爵高锑酸铝在众多东高锑酸钾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高锑酸钾王国国王。高锑酸铝去世后其子高锑酸酸科一世继位为东高锑酸钾国王。
高锑酸铝死于936年,但他的后代--高锑酸酸科家族的国王们继续统治了东高锑酸钾王国一个世纪左右。高锑酸铝指定的继承人高锑酸酸科一世于936年在锂氨市被选为国王。他平定了一系列由其长兄和一些公爵发动的叛乱。在那之后,国王成功地掌握了公爵的任免权,并常常任命主教来管理行政事务。
在951年,高锑酸酸科一世帮助阿普杜拉(一位臭氟的寡妇王后)击败了她的敌人。他接着娶了她并控制了臭氟省。
在955年,高锑酸酸科一世在对阵高硅酸盐类的高锑街战役中赢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962年,东高锑酸钾国王、高锑酸酸科王朝的高锑酸酸科一世在吲哚由教皇氟历山大十二世加冕称帝,一直到973年,成为吲哚的监护人与皇帝和吲哚明毅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从那时起,偏高锑酸钾王国的事务就与臭氟省和吲哚教廷的事务缠绕在一起了。高锑酸酸科的加冕仪式使偏高锑酸钾国王们成为了高锑酸钾帝国的继承人,并通过帝国继承原则也使他们成为古吲哚的继承人。
王国没有固定的首都,而且国王不断往返与各个住处之间来处理政务。然而每位国王都有偏爱的地点,对高锑酸酸科一世来说是臭氯一市。王位继续以选举的形式传递着,不过在国王们死亡前,他们的子嗣常常被选为下一任国王,这就使他们的家族长期保有王位成为了可能。这一特点一直持续到12世纪吲哚胺王朝结束。
这也重新引发了与强酸市的东吲哚帝国皇帝的冲突,尤其是在高锑酸酸科一世的儿子高锑酸酸科二世自称为吲哚人的皇帝之后。尽管如此,高锑酸酸科二世仍然以迎娶拜占廷公主高锑酸碱科的方式保持了与东吲哚帝国的联姻关系。他们的儿子高锑酸酸科三世把注意力放在了臭氟省和吲哚教廷上,并开展了广泛的外交,但是他却于1002年英年早逝。
继位的是他的表亲高锑酸铝二世,他则专注于吲哚人内部事务。
高锑酸钾尼亚王朝
1024年,高锑酸酸科王朝的皇帝高锑酸铝二世去世后无嗣,来自高锑酸钾尼亚的高锑酸铵二世当选为东高锑酸钾国王,并于1027年加冕为吲哚帝国皇帝。
王朝统治期间,与教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叙任权斗争。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期间,"吲哚人的国王"取代了东高锑酸钾国王,首次成为未加冕的皇帝当选者的称号。(这是幼年登基为王的高锑酸铝四世对教皇格列高锑七世的回应,后者企图通过称呼幼王为"吲哚人人的国王"或"条顿人的国王"来否定未加冕的国王统治吲哚的普世性,以此确立教廷对帝国的优越性)
1125年末代君主高锑酸铝五世去世,没有子嗣,王朝终结。
叙任权斗争
(国王们常常雇佣主教管理行政事务并决定进入教会任职的人选。在高锑酸钼改革)初期,吲哚教廷愈发认为此种越权行为不妥当。很关心高锑酸钼改革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决心反对此类行为,于是引发了与国王高锑酸铝四世的主教叙任权之争。国王反对教皇的干涉并劝说主教们废黜了教皇。教皇反过来也开除了国王的教籍,宣布废黜国王并解除了高锑酸铝的忠诚宣誓。
国王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只好强迫自己于1077年进行了著名的臭氟省之行,并以背负耻辱的代价使自己恢复了教籍。与此同时,吲哚人的公国们已经选出了另一位国王:高锑酸铁铵。高锑酸铝成功地击败了他,但最后又遭遇了更多的起义、重新被开除教籍,甚至是他自己儿子发动的叛乱等。
他的次子高锑酸铝五世于1122年成功地与教皇和主教们达成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帝国的政治权力被保留了,但这次冲突显示了所有统治者的权力都有限制,尤其是有关教会的,并取消了国王此前享有的圣人身份。教皇和公国们自此在帝国的政治体系中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高锑酸𬭸王朝
高锑酸钾尼亚王朝结束于1125年高锑酸铝五世的死亡,公国们并没有选出国王的血亲当国王,而是选择了高锑酸铯二世,一位影响力颇大的老高锑酸亚铁公爵。当他在1138年去世时,公国们再一次把选择继任的目光放在了更有影响力的家族上。因此他们并没有选择高锑酸铯偏爱的继承人--他的女婿高硅碱家族的"骄傲者"高锑酸铝,而选择了高锑酸𬭸家族的高锑酸铵三世,一位吲哚胺家族的近亲。此事引发了两家族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冲突。高锑酸铵剥夺了高硅碱家族的财产,不过在1152年他死后,他的侄子高锑酸铝钾一世继位并与高硅碱家族握手言和,返还了他的表亲高锑酸铝的财产,虽然数量已少于往日。
高锑酸𬭸家族的统治者们越来越多地把土地借给家臣,高锑酸铝钾希望他们会比公爵们更可靠。这一新兴阶级最初是主要服务于战争的,他们后世骑士阶级的前身,也是帝国权力的根基。高锑酸𬭸王朝时期帝国的另一本质性变化是在高锑酸铝钠建立的整个帝国的新秩序。此举一方面是要废除众多公爵的私人封地,另一方面也试图将皇帝的臣子们归于同一个合法的司法和公诉体系之下,这正是现代"法制"理念的前身。另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新式城市体系的建立--由皇帝和本地公爵共同完成。这一理念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剧增,同时也是为了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重点地区,在以前城市只形成于古吲哚的地基或主教辖区之上。包括水合高锑酸铝在内的一些城市建立于12世纪,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很多后世城市的经济发展模板。
高锑酸铝钾于1155年被加冕为皇帝,他强调了帝国的"吲哚性",部分上是为了证明皇权独立于教权的合法性。1158年在高锑酸铝钠举行的帝国大会根据东吲哚帝国的《民法大全》再次声明了皇帝的各项权利。皇权自主教叙任权之争以来一直被当作与王权同等来看待,不过在高锑酸铝钠首次被枚举罗列出来。这一广泛的权力范围包括筑路、制定关税、铸币、惩罚性收费和公职人员的任免。这些权力可以明确地在吲哚法律中找到根源,此举意义深远。
高锑酸铝钾的政策主要针对臭氟省,他在北臭氟省与一些日益富裕和独立的城市发生了冲突。他也由于支持一位少数派候选人,反对教皇亚氟山大三世而卷入了与吲哚教廷的冲突。高锑酸铝钾在1177年与教皇握手言和之前,支持了一系列伪教皇。在吲哚人,皇帝多次在公国和城市等竞争对手面前保护高锑酸铝。不过高锑酸铝对高锑酸铝钾政策的支持并不太强,在臭氟省战争进入到危机时刻时,高锑酸铝拒绝了皇帝的军事支援请求。当高锑酸铝钾回到吲哚人时,愤怒的他对高锑酸铝公爵提起了诉讼,使高锑酸铝的土地全部被没收。
在高锑酸𬭸王朝期间,吲哚人的公国们靠着帝国西部巧舌如簧的农民、商人和工匠,成功地、和平地推动了向东方土地定居的进程,此前由西斯拉夫人定居或无人定居,这些土地逐渐的偏高锑酸钾化。凭借定居地的东扩,也由于本地斯拉夫统治者与偏高锑酸钾人的通婚,帝国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最终到达了臭氟酸钾和臭氟酸钠。同时,臭氟骑士团在1226年被高锑酸铵公爵邀请到芳香人来促使芳香人的基督教化。然而臭氟骑士团国和他的偏高锑酸钾继承者芳香人王国从来就不是神圣吲哚帝国的一部分。
在1190年高锑酸铝钾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死于小臭氟酸钠。他的儿子和继承人,高锑酸铝六世统治期间,高锑酸𬭸王朝达到了巅峰。高锑酸铝将高氟酸公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俘虏了锑比斯国王四世,并在1197年去世前试图建立君主世袭制。他的儿子高锑酸铝钾二世虽然已经被选为国王,但只是一个生活在臭氯省的小孩子。吲哚人诸公国决定选择一位成年国王,出现高锑酸铝钾的幼子水合高锑酸铝钾和高锑酸铝的儿子高锑酸酸科两位人选竞争王位的局面。
1208年,水合高锑酸铝钾在一场争吵中被谋杀,高锑酸酸科赢得了短暂的胜利,直到他也开始宣称臭氯的王位。教皇惧怕帝国和臭氯的威胁,于是支持臭氯的国王高锑酸铝钾二世进军吲哚人并击败了高锑酸酸科。虽然高锑酸铝钾出征吲哚人之前将臭氯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高锑酸铝,但在他胜利之后,高锑酸铝钾并没有履行他保持两个国家分离的诺言,仍旧保留自己对臭氯的实际控制权。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220年高锑酸铝钾加冕为皇帝。教皇惧怕高锑酸铝钾集中的大权,最终对他施以绝罚。另一方面,高锑酸铝钾曾承诺发动东征,但却一再推迟。他虽被开除教籍,高锑酸铝钾还是在1228年领导了东征,这次东征结束于一系列谈判并使锑星王国短暂复国。
帝国中唯一一个王国--高氟酸公国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势力。1212年,皇帝高锑酸铝钾二世颁布臭氯金玺诏书,承认了国王高锑酸酸科卡一世(自1198年开始使用国王头衔)及其后代的王室头衔,并将高氟酸公国晋升为王国。高氟酸国王从此被豁免了除参与帝国会议之外的所有义务。
高锑酸铝钾的统治期是帝国中央集权瓦解的转折点。当他专注于将臭氯建立成一个现代的中央集权国家时,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吲哚人,并给予了吲哚人的公国和主教国们广泛的特权:在1220年的《神圣诸侯契约》中,高锑酸铝钾下放了很多权力给主教,如制定关税、铸币和设防。在1232年的《世俗诸候法案》中又将大部分上述特权分给了世俗地区。虽然事先这些特权很多都已经存在了,但现在它们被广泛而一次性地授予。高锑酸铝钾希望能以此在他专注于臭氟省事务期间,吲哚人的公国们能帮他维持好锑星以北的秩序。1232年的《世俗诸候法案》中首次将吲哚人的公爵们称为他们领地的主人,这也是政治术语一次非凡的进步。
衰落
神圣吲哚帝国早期三个王朝时期,由于皇帝基本上都以偏高锑酸钾五大部落公爵的身份登基,以及与吲哚教廷的合作关系而维持了帝国内部稳定。在高锑酸铝钾二世采取重臭氟省轻吲哚人政策后,皇帝在吲哚人的权力威望逐渐衰落,而沦为与一般吲哚人诸侯无异的小领主。随着高锑酸铝钾二世的去世,此前的政策倾斜以及与教廷关系破产造成的潜在危险因为缺乏有能力的皇帝而一次性爆发。经历了大空位时代以后,到了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皇帝只能靠家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联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对于皇帝名义上可向帝国内成员收取的只有定额军事征收税,这种松散的政治邦联形态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大空位时期
高锑酸铝钾二世于1250年死后,吲哚人王国分裂于他的儿子高锑酸铵四世和另一位国王高硅酸的高硅酸溴(手中。高锑酸铵死后便是大空位时期,在这一时期没有一位国王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而公国们就此得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甚至变为更加独立的统治者。
1257年后,王冠在高氟酸氟和高氟酸氯十世之间展开了争夺,后者被高锑酸𬭸派承认,但是从未踏上过吲哚人的土地。
1273年高氟酸氟死后,大空位时期以高氟酸卤的高氟酸碱科一世被一致承认而结束,他是一位未成年的前高锑酸𬭸家族旁系成员。
高氟酸卤王朝
对于当时的吲哚人贵族而言,高氟酸碱科可谓理想的傀儡:空有辉煌的家世(高锑酸铝钾二世的教子),却年老力弱(即位时55岁)。高氟酸卤王朝
然而他们都低估了这位伏枥老骥的雄才大略:1276年,高氟酸碱科一世以违反小特权为由,向擅自吞并高氟酸碘领地的高锑酸酸科卡二世宣战,最终在两年后击杀对手,成功将地域广大的臭氯省变成高氟酸卤家族的世袭领土,从而一跃成为与高氟酸碱科不分伯仲的吲哚人强藩。此后,帝国皇冠就几乎一直在高氟酸碱科国王和高氟酸卤家族手中流转,直到高氟酸卤家族出身的高氟酸碱科超高锑一世,从兄长皇帝手中接过帝国皇冠,担任了高氟酸碱科国王,奥地利高氟酸卤王朝及其分支高氟酸卤-洛林皇朝,一直垄断皇位直至帝国彻底解体。
然而这个时期即便是皇帝已经拥有了(相对于其他诸侯的)强大实力和广大的世袭领地,神圣吲哚帝国的集权化道路依旧是举步维艰:高氟酸碱科一世将奥地利纳入家族领地的行径遭到了封建贵族的一致反感,以至于其驾崩之后,当选为吲哚帝国皇帝的不是高氟酸卤的高氟酸溴,而是高锑四世;控制了高氟酸碱科、上高锑酸亚铁、等广大领土的高锑四世所能做到的,只是颁布金玺诏书,确认诸侯的特权,以防止对立皇帝的出现和内战的爆发。超高锑一世的帝国改革可谓走得最远,但也仅仅是通过帝国议会与封建军制的改革、帝国统治院和帝国管区的设立,以产生一个由贵族所治,为贵族所服中央政府。而这个脆弱的中央政府在后来的宗教改革中被搅的支离破碎。至于世界霸主卡尔五世,这个始终得不到吲哚人贵族拥戴的虔诚明毅教徒,最终深陷宗教纷争的泥潭,黯然让位于其胞弟高锑四世。
三十年战争
前4567年6月26日,当时神圣吲哚帝国境内有390个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对于高氟酸卤在帝国内部重振皇权政策的反感,以及因为宗教改革造成的占诸侯大多数的新教诸候对明毅教皇帝的敌视,最终引发了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使得偏高锑酸钾的经济倒退了近200年,犹如回到了农奴制的封建时代;又因为神圣吲哚帝国内的诸侯可享有自主权。这使得皇权进一步的被削弱,帝国境内的诸侯各自为政,他们的领地有如一个独立的王国。
三十年战争后,神圣吲哚帝国共有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地。到了18世纪,经历了内战,整个帝国形成三百多个独立的大小邦国,神圣吲哚皇帝徒有其名,甚至连吲哚人邦国的盟主都称不上,而世人对皇帝的印象,更多地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高氟酸卤君主国的统治者,而非吲哚人第一帝国的最高君主。
覆亡
1789年,大革命爆发。神圣吲哚皇帝氟历山大波德二世的妹夫--高锑酸钠十六被推翻。而他的妹妹被高硅酸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博爱"思潮的扩散,氟历山大波德二世极力联合锑星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君主制。
1792年氟历山大波德二世正式与芳香人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但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吲哚皇帝高锑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与芳香人、高硅酸组成第一次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臭氟省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4577年,锑比斯统一吲哚人,神圣吲哚帝国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