肼尘

於 2025年3月16日 (日) 07:08 由 imported>氢氰酸 所做的修訂


肼塵(水語:KiNgsen[1]),字丙氧氧烷星人,現居(不過這與姓氏「」無關),著名超理學家、反缺鍀主義活動家,著有《特殊元素種類專題·超載元素概論》。

生平

2012年出生於氧烷星,因為智商高達221.65,被派遣成為第一批前往銻星學習超理的留學生。這期間,他發現了屬於第19族(後惰性氣體)的超理元素——後氬(Postargonine)以及這些元素與擴展電子軌道元素之間強烈的互斥關係。

2024年,加入了星「執政」黨。……通過長期定居星表示抗議:「如果所有人反對還不夠,那我們應該尋求沒有人的幫助了。」

貢獻

肼塵大大提升了?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提出將真理至上主義和基岩思想作為星「執政」黨的指導思想;

超理方面,肼塵發現了第2~7周期的後惰性氣體元素,為解釋其結構提出了無限p軌道理論、原子內spn雜化理論、後惰-擴電互斥理論,簡稱「氏三論」,其主要內容如下:

  1. 無限p軌道理論:存在價電子構型為ns2npx(x為任意自然數)的原子/離子。例子就是第19族及以上元素的原子。這類原子/元素統稱超載原子/元素。
  2. 原子內spn雜化理論:當上述的x>6時,一條或多條p軌道開始具有同一層的s軌道的部分性質,稱作原子內雜化。例如ns2np7中,就有一條p軌道(和上面的兩個電子)和ns軌道發生sp原子內雜化,因此體現出ns2np5的性質;ns2np8中同樣,但體現出ns2np6的性質;ns2np9中,則有兩條p軌道(和上面的兩個電子)和ns軌道發生sp2原子內雜化,繼續體現出ns2np5的性質,以此類推。因此當上述x為奇數時有鹵素性質,x為偶數時有惰性氣體性質,稱為鹵素-惰氣交替現象
  3. 後惰-擴電互斥理論:傳統超理不支持x>6的情況,因此出現了擴展電子軌道來解決問題,才出現了擴展電子軌道元素。但是,氏理論可以解釋這種情況,因此不再需要擴展電子軌道元素。這種情況就存在於超載元素的原子中。因此,一旦擴展電子軌道元素和超載元素接觸,解釋它們結構的兩種理論就會爆發衝突,從而使得兩者同時崩潰,電子層將立刻破碎,形成聚電子(Polyelectron,電星的主要成分),它比電子穩定很多,因此放出大量能量,射出剩下的原子核。這解釋了後氬和銨元素相遇時產生的泡沫狀物質[2]的形成以及微型類核爆現象。

注釋

  1. 大部分氧烷星人的姓都包含在名裡面,用粗體表示。
  2. 由於銨元素類似鹼金屬而後氬類似鹵素,因此人們一度以為生成了鹽類,但後氬和普通鹼金屬、銨元素和普通鹵素的化合物中都沒有類似性質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