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八氮:修订间差异

imported>EwTE H
imported>EwTE H
第14行: 第14行:
==制取==
==制取==
亚甲基八氮可由[[苯氮]]和[[烷氮]]在酸的催化中合成(3CNH<sub>5</sub>+4N<sub>6</sub>==3NH<sub>3</sub>↑+3CH<sub>2</sub>N<sub>8</sub>)此反应的机理主要分为3步<ref>张梓睿等. 《锑星超理学会志》, '''2024''', 3, 127-130.</ref>。
亚甲基八氮可由[[苯氮]]和[[烷氮]]在酸的催化中合成(3CNH<sub>5</sub>+4N<sub>6</sub>==3NH<sub>3</sub>↑+3CH<sub>2</sub>N<sub>8</sub>)此反应的机理主要分为3步<ref>张梓睿等. 《锑星超理学会志》, '''2024''', 3, 127-130.</ref>。
第一步:[[苯氮]]和[[烷氮]]反应产生偶氮甲胺。反应机理如下:
第一步:[[苯氮]]和[[烷氮]]反应产生偶氮甲胺。反应机理如下:[[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一步.png|537x537px]]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一步.png|left|537x537px]]
 
 
 
 
 
 


此反应中,第一步是[[苯氮]]和[[烷氮]]的[2+2]环加成反应。烷氮中的魔键反应活性较高,可以与芳香性的苯氮发生环加成。一次加成以后,苯氮的芳香性结构被破坏,会迅速地加成第二次、第三次,得到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一般来说,主要产生均-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图示结构),也有少量的偏-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有多个氨基的六氢苯氮由于孤对电子斥力,很容易发生裂解,产生三分子偶氮甲胺(一般为顺式)。偏-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可能会发生另一种裂解,除了产生偶氮甲胺以外,还产生偶氮胺和偶氮甲烷,前者互变为叠氮化铵,后者互变为二甲醛腙。这解释了反应的两种主要副产物。
此反应中,第一步是[[苯氮]]和[[烷氮]]的[2+2]环加成反应。烷氮中的魔键反应活性较高,可以与芳香性的苯氮发生环加成。一次加成以后,苯氮的芳香性结构被破坏,会迅速地加成第二次、第三次,得到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一般来说,主要产生均-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图示结构),也有少量的偏-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有多个氨基的六氢苯氮由于孤对电子斥力,很容易发生裂解,产生三分子偶氮甲胺(一般为顺式)。偏-三甲基三氨基六氢苯氮可能会发生另一种裂解,除了产生偶氮甲胺以外,还产生偶氮胺和偶氮甲烷,前者互变为叠氮化铵,后者互变为二甲醛腙。这解释了反应的两种主要副产物。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一步副反应.png|left|482x482px]]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一步副反应.png|482x482px]]


第二步:偶氮甲胺在酸的催化下脱去氨基,产生重氮甲烷。
第二步:偶氮甲胺在酸的催化下脱去氨基,产生重氮甲烷。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二步.png|left|580x580px]]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二步.png|580x580px]]


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产物中的氮全部来自苯氮,而氨中的氮全部来自烷氮;氢原子分布混乱。证实了这个机理。另外,上一步的副产物,偶氮胺和偶氮甲烷,也能在酸催化下发生类似反应,分别产生叠氮化铵和二甲醛腙,反应式如下:
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产物中的氮全部来自苯氮,而氨中的氮全部来自烷氮;氢原子分布混乱。证实了这个机理。另外,上一步的副产物,偶氮胺和偶氮甲烷,也能在酸催化下发生类似反应,分别产生叠氮化铵和二甲醛腙,反应式如下: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二步副反应.png|left]]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二步副反应.png]]


第三步:重氮甲烷和苯氮反应,经并环中间体,得到亚甲基八氮。
第三步:重氮甲烷和苯氮反应,经并环中间体,得到亚甲基八氮。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三步.png|left|675x675px]]


[[File:烷基八氮合成机理-第三步.png|675x675px]]


如图所示,重氮甲烷先和苯氮发生[3+2]环加成反应,形成并环中间体,此中间体随后发生6π-电开环,得到亚甲基八氮。
如图所示,重氮甲烷先和苯氮发生[3+2]环加成反应,形成并环中间体,此中间体随后发生6π-电开环,得到亚甲基八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