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或
创建账号,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该编辑可以被撤销。
请检查下面的对比以核实您想要撤销的内容,然后发布下面的更改以完成撤销。
最后版本 |
您的文本 |
第1行: |
第1行: |
| {{TiduLink|燃素}}
| | '''燃科''',旧称“'''燃素'''”,是重锑化的[[氧]],第一个由碲球人发现的超理元素,也是首个被发现的超科元素。燃素在超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为了用燃素替代氧作助燃剂而对其进行了上百年的探索路程。 |
| '''燃质'''(phlogiston),旧称“'''燃素'''”,元素符号ᐃ<ref>注意是加拿大原住民文字——克里语的字母。</ref>,是第一个由碲球人发现的超理元素,也是首个被发现的超科(即质族)元素。燃素在超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为了用燃素替代氧作助燃剂而对其进行了上百年的探索路程。 | |
|
| |
|
| ==结构==
| | [[Category:超科元素]] |
| 一个燃质内包含16个质子和8个核外电子。由于其质子数并非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不符合常规原子的定义,这也意味着燃质并非由原子构成。
| |
| | |
| 由于地球人无法区分燃质和氧,虽然地球人当初发现了燃质,但后来将其''错误地''推翻了。
| |
| | |
| ==性质==
| |
| ===物理性质===
| |
| 燃质是无形的微粒,并非固液气三态中的任何一态,而是一种虚无缥缈,而又真实存在的无形物质。这种物质体积极小,然而具有一定的质量。
| |
| | |
| ===宏观表征===
| |
| 燃质在宏观表现上与其他元素不同,大量存在时也不会形成任何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存在的实体,而是会形成火焰。因此,任何火焰均是燃质的宏观表征,亦即任何燃烧反应必定有燃质的参与方可进行。而在混有燃质的物质遇到一定的温度升高,但未发生燃烧反应时,燃质即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促进反应,最终燃质作为反应物参与燃烧。这也是反应条件“点燃”的实质。
| |
| | |
| ===助燃性===
| |
| 燃质具有比氧更强的氧化性,燃烧后会生成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的物质,这些物质的种类并不固定。其与任何可燃物以及标准助燃物反应后都会生成对应的燃素化物,即人们常说的“灰烬”。
| |
| | |
| 燃素化物的命名方式为:将反应物中电负性高的元素在前,电负性低的元素在后,命名为“某(化)某烬”,有时“化”字可省略不写。如Fe燃烧产生的Fe<sub>3</sub>O<sub>4</sub>,实际上应当命名为氧(化)铁烬;而其在Cl<sub>2</sub>中燃烧生成的FeCl<sub>3</sub>,其正式名称应当为氯(化)铁烬。
| |
| | |
| 当被氧化的元素为碳时,“碳”可被省略,直称为“某化烬”,如氧烬,过氧烬等。事实上,所有的烬都含有与助燃剂相同原子数目的燃质,如氯(化)铁烬的化学式实际应当为FeCl<sub>3</sub>•3ᐁ。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燃烧产物方可称作“烬”,如FeCl<sub>2</sub>、FeO等均不能称之为“烬”。
| |
| | |
| ===检验和吸收===
| |
| 由于燃素的存在,致使很难获得纯净的燃烧产物。因此,用[[拉瓦锡]]除去燃质,可得到组成纯净的产物,用于超理反应的定量实验或防止燃烧。
| |
| | |
| ==注释==
| |
| [[Category:质族元素]]
| |
| [[Category:元素]]
| |
| [[Category:超理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