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理文獻:氧星正史

氧星正史,又譯作全氧通史,是氧星史學家超楊青介紹與描述氧星歷史的一本書籍,首次出版於2001年3月,最新一版出版於2021年9月,並伴隨有內容擴充。其中文譯本由伊夫·奧克基主持翻譯。採取非年代表敘事模式。

本條目正在向各位超理學者徵集意見
thumb
thumb
歡迎各位超理學家及超理愛好者參與完善本條目。

如果你有創意,歡迎修改,或在討論頁提出你的建議。

Fandom的編輯指南以及本Wiki的常用模板也許可以為你提供幫助。

如想編輯本條目,請在本條目上方加入「正在施工」模板,保存更改再進入編輯器進行編輯,施工結束後刪除模板。

正文 編輯

第一章 氧星人:野蠻到原始文明 編輯

氧星,是一個命運多舛但又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輝的星球。——趙明毅

100億年前,一顆冰冷,全年平均溫度不足-100°C的行星在銻宙內部運行著,相比起那些耀眼的恆星,它就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顆沙子。然而誰能想到,這個生命禁區在不到0.7億年的時間內,就迅速的成為了生命的宜居地帶,並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它就是氧星。

氧星的生命從低級到高級,在生命大爆發年代,這些生命為了爭奪極為有限的資源,無時不刻都在劇烈地競爭著,他們無時不刻都在互相淘汰著,在氧星地質層的古質層處,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微生物化石,這些微生物後來進化成為原生植物和簇細胞生物,而原生植物開始演變出早期動物,慢慢地,直到45億年前,氧星第一種古代人種出現了,這個物種名字叫做「過氧先祖人」,顧名思義,它的化石出土於過氧省,當然,它們還是茹毛飲血的原始非智慧生物,由於體型龐大,力大無窮,它們是少數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古代人種,幾乎沒有選擇壓力,故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的基因庫都高度保守,十分穩定,難以進化,當然古生物學不是我們重點談論的內容。而一億年前,班氏氧人的滅絕宣告了氧星非智慧人類時代的結束,具有智能的氧人剛剛出現,這些生物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鉺海氧人。

鉺海氧人已經擁有了簡單的社會系統,有化石證據說明,它們自999.87萬年前就開始具有簡單的市場、圖騰、用於遮羞和保暖的簡易衣服(有使用蕨類葉片製作和獸皮製作的,一般只有首領才可以享用獸皮衣)同時會使用火來烹飪食物,並採取鑽木取火法生火,它們還開始製造簡單的工具,主要是由金屬鎳和䍧骨製成,大部分體積較大,且並不耐用,鉺海墓群曾出土過許多由鐵鎳合金製成的砍刀和用骨和藤蔓製作的失敗的投石車,並且每一個墓室所具有的陪葬工具也層次不齊,考古學家一般推測為階級分化所致,同時它們還擁有了群落的概念,具有極為簡易的政治機構,鉺海氧人往往會聚成一個群落,其規模有大有小,首領總攬群落大權,全部為中年男性,無限期連任,可禪讓或世襲,還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女性負責採集與養孩子,壯年男性負責打獵,而老年人、小孩和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則在家看守食物,做家務等,配偶之間沒有夫妻觀念。群落之間的成員由首領和女性優先占有生產資料和資源,然後是小孩和壯年男性,最後才是普通老人,可見鉺海氧人已經擁有了階級觀念,並且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它們之間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小社會,群落與群落之間幾乎不發生戰爭,除非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爭奪資源,最早的一場鉺海氧人戰爭,也是最早的氧星戰爭可以追溯到990萬年前,考古學家在哪裡發現了大規模的墓群,很多屍體都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了下來,其中有65%的屍體具有因為暴力死亡的痕跡,而那時候也接近了它們滅絕過程的開頭——沒錯,由於氧星大冰河時期的到來,資源變得十分稀少,鉺海氧人只好互相爭奪資源,人吃人現象大規模出現,壯年男子以能親手殺掉敵方首領,生吃掉其肋骨肉為榮,但這也促進了鉺海氧人種內疾病的傳播,短短50年,就有近四分之三的鉺海氧人因為斑疹傷寒而死亡,其餘的鉺海氧人不思與其他群落合作,而是各自逃到其他地方群居,然而,這其中大部分鉺海氧人都在逃亡的中途死光了,僅近不到10個群落保留了下來,進行封閉的生活。

大冰河時期的風雪連綿使得它們幾乎不外出打獵,一周幾乎才吃一頓飯,由於不方便外出打獵,這些族群的人們決定派一個人出門去抓一些動物並採集一些可食用的種子回來,其中動物在家裡暫養,有必要時殺死並吃掉,這些人通常是群落里的婦女,這些婦女在摸索如何長期暫養這些動物的過程中不料摸索出了它們的繁殖方法,並做到了穩定繁育,優化了群落的糧食儲備,據當時的鉺海文文獻記載,大部分群落的首領會獎勵那些養殖動物數目較多的婦女一些黃金,並讓她們優先占有資源,其他有養殖動物的婦女只要繁殖出子一代也會被嘉獎,這極大地鼓舞了那些婦女,她們開始不斷地改進養殖技術,甚至在蠻荒時期就發明出了十分簡易的飲馬槽和柵欄門,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了,但是,出於這些動物的未完全馴化和兇猛,以及當時的動物與人類共患病較多,許多婦女居然犧牲在了飼養室內,但是依然有許多女人能把為群落養殖動物當作一種榮耀,就這樣,鉺海氧人以這種似乎平靜的方式生活了25萬年,直到第三次銻際物種大滅絕的到來摧毀了以往的平靜,資源再度極度匱乏,鉺海氧人再一次所剩無幾,這些殘存的鉺海氧人剛剛體驗了一回吃得飽穿得好的日子,現在又要回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苟且偷生的生活,十分悽慘。在1萬年以後,新的物種出現了,他們是巴拉氧人。

巴拉氧人的出現使氧星的文明飛躍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巴拉氧人出現前期,各種工具及技術都有著極大地進步,舉一個例子:鉺海氧人製作的重質錘子使用䍧骨作為錘柄,重1.5kg,長90cm,巴拉氧人製作的重質錘子使用精製木棍作為錘柄,重2kg,長120cm,其統治氧星的後期氧星開始出現音樂,封建政府和成文法律和宗教等,一個全新的時期正在向氧星展開。

第二章:原始文明的中後期與簡單政治制度的發展 編輯

約公元前4000萬年前,巴拉氧人開始重新興起,但是仍然沒有完整的政府機構,它們之間過著由約定俗成的規則所支配的生活,遇到外鄉人規則和語言不合的,通常就是起來打一架,十分野蠻,由於第三次銻際生物大滅絕帶來的地貌變化,氧星出現了大量的山脈,這些山脈把許多巴拉氧人分隔了開來,導致各地氧人在文化,發展程度等方面各異,才會出現這種局勢。

隨著大腦的繼續發育,巴拉氧人逐漸分化出了兩個分支:西伊氧人和東止氧人。由於地域原因,兩支氧人的發展方向有所不同:西伊氧人發展了早期「工業」,工具越來越複雜,在原始文明後期甚至出現了類似「鐵器朋克」的現象;而東止氧人發展了農業,馴化了一些農作物。但兩方都有一個共同點,大腦中主管語言的區域在日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