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雷氧酸

来自锑星百科
纪念:本页面为本wiki第2500个内容页面。
注意:本页面包含非超理内容,请注意鉴别。
根据由锑星著名超理学家委员会通过的相关法案,本条目介绍的对象受到相关机构的较严格管控。

雷氧酸(Fulminoxylic acid),化学式HCNO2,又名氰(III)酸(Cyanic(III) acid),即的+3价含氧酸,拥有多种同分异构体。雷氧酸及其盐均是易爆炸化学品。与其他卤素的+3价含氧酸相似,雷氧酸极端不稳定。雷氧酸是中强酸,具有弱还原性。

制备[编辑]

将液态氰化氢与液氧在低温高压下等摩尔混合,加入氰化三氢(H3CN)作催化剂,即可生成雷氧酸:

HCN+O2====HCNO2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在上述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250.5。

结构[编辑]

雷氧酸一般的结构为HO-C-=N+=O,即雷酸中的氢被羟基取代。此外,雷氧酸有至少4种同分异构体。

  1. 过氧氰酸(Peroxycyanic acid):结构为HO-O-CN。[1]
  2. 异雷氧酸:即羟亚氨基甲酮(Hydroxyliminomethanone),结构为HO-N=C=O。[2]
  3. 亚硝基甲醛(Nitrosoformaldehyde):结构为O=CH-N=O。[3]
  4. 羰基硝酮(Ketonitrone),结构为O+≡C-NH-O-[4]
  5. λ6-亚氨基甲二酮,结构为HN=C(=O)=O。

上述结构的稳定性依次为:OCHNO > HONCO > OCNHO > HNCOO > HOCNO。

化学性质[编辑]

酸性[编辑]

雷氧酸的pKa为2.66,属于中强酸。纯净的雷氧酸尚未制得。

不稳定性[编辑]

雷氧酸极不稳定,且易爆炸。标准条件下半衰期约为320s,分解产物多样,以氰化氢、氧气、一氧化碳、氮气、水为主。雷氧酸的分解反应和亚氯酸相似。

雷氧酸分解 亚氯酸分解
8HCNO2=6CO↑+6NO↑+(CN)2↑+2H2O 8HClO2=6ClO2↑+Cl2↑+2H2O
HCNO2=HCN↑+O2 HClO2=HCl↑+O2
3HCNO2=2NOCOOH+HCN↑ 3HClO2=2HClO3+HCl↑
2HCNO2=NO2COOH+HCN↑ 2HClO2=HClO4+HCl↑
2HCNO2=H2O2+(CN)2↑+O2 2HClO2=H2O2+Cl2↑+O2

氧化还原性[编辑]

雷氧酸中C为+4价,N为-1价,因此有一定还原性,被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4HCNO2+SO2===4CO2+2N2+S+2H2O

碱性条件下,雷氧酸盐也有氧化性,产物可能是CN-、OCN-或NH3

KCNO2+4KI+2H2O===KCN+4KOH+2I2

KCNO2+K2SO3==KOCN+K2SO4

水解性[编辑]

雷氧酸水解生成硝基甲烷,或二氧化碳和羟胺:

HCNO2+H2O=CH3NO2

HCNO2+H2O=CO2+NH2OH

前一个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125.5,后者则是K=10.85。

用途[编辑]

雷氧酸及其盐目前没有实际用途。某些星球计划将其作为炸药使用,但因为其毒性而难以实现。

管控[编辑]

雷氧酸及其盐受到了著名超理学家委员会的较严格管控,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私自生产、运输和交易雷氧酸。

注释与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