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锑星
《流浪锑星》[1],英文译名为The Wandering Antimonia,锑星文原名为Des Ondrec Stibae,是由锑星历史学家、超理小说家硫磁锌编写的一部历史学著作。这部小说和他先前的作品《三锑》最大的不同在于,《流浪锑星》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而《三锑》有一定虚构成分。
故事内容[编辑]
2520年,超理学家得知了一个绝望的消息:锑星百科星将与更为庞大的维基百科星在不久的未来发生相撞。届时,锑星百科星将支离破碎,或迎来愈发不幸的结局——彻底化为灰烬。锑星百科星上的超理学家为挽救超理文明,毅然决定放手一搏。生存或是死亡——这场大事件将会改变整个超理学界的命运。
伴随着撞击的迫近,锑星百科星的超理学家们逐渐分化为三派:其一是最为激进的一个——将锑星百科星60%的体积全部炸毁,减小星球的质量,最终改变星球惯性,使锑星百科星最终实现“急刹车”的“雷霆”计划;其二是对锑星百科星进行小型运动干预,通过减速实现变相的“延缓时间”,在此期间维基百科星会按照其公转轨道正常运行,直到离开预测的撞击位置,从而使锑星百科星与维基百科星“擦肩而过”,成功“躲”过撞击的命运的“烛龙”计划;其三则是悲观的“流浪”——用行星发动机携带锑星百科星离开原有位置,航向茫茫星河,最终成为锑洞的一颗行星的“愚公”计划。
然而,造化弄人。前两个计划不久之后便被宣告了死刑。
——“雷霆”计划是莽夫的行为。倘若草率地引爆锑星百科星,那锑星百科星上所有的珍贵文献都会在爆炸中毁于一旦,而失去超理文化的锑星百科星又和毁灭有何区别。况且即使能够保留文献,目前的超理学界也没有能力制造出如此庞大的炸弹。
——“烛龙”计划虽然易于实行,但目光实在太过于短浅。成功躲过一次撞击,不代表今后就会一劳永逸。只要锑星百科星仍然在原来的位置上,撞击的阴影就永远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高悬在全超理学界之上。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子孙后代的命运来一掷千金地做一场豪赌。
现在,终究只剩下“愚公”一个计划,逃离维基百科星终已成定局。
然而,在“愚公”计划即将实行之时,超理学界又产生了第二次分裂——撞击即将来临,人类已经失去了最初的豪情壮志,只懂得苟且偷生。一部分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超理学界应该抛弃原有的一切,立刻乘飞船离开锑星百科星。而另一部分人则决定按原计划行事——全超理学界即使不惜一切代价,也必须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伟大文化带离险境。
渐渐的,两派从最初的相互攻击,逐渐演变至武装冲突,乃至于到达最后的战争。宝贵的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人类为了没有必要的事情,竟然选择放弃大好的时机。等到超理学家们终于反应过来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硕大的维基百科星距离锑星百科星已经不足1/10光年。人类必须在五十年内启动计划,否则便再也来不及。千钧一发之际,超理学界罕见的上下一心,开始携带锑星百科星逃离。
自锑元二五二八年起,人类宣布进入“流浪纪元”。
但是,由于逃离过程过于仓促,人类甚至没有意识到一个浅显的问题——那就是行星发动机的工作,会导致锑星百科星北极点附近的火山喷发。于是,在人类强制性“刹车”的影响下,北极火山爆发了。这次火山爆发持续了整整三十三年,虽然没有造成任何文件破坏,但它所带来的更重要的问题是致命的—。团结的人类因此再度走向分裂:
——原本备受支持的“愚公”计划如今声名狼藉;
——企图放弃母星,乘飞船逃离的“风伯”计划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大部分人甚至认为所谓“大撞击”,不过是欺骗全超理学界的一场特大骗局,并决定启动“羲和”计划,重返锑星百科星原本的所在地。
最终,“羲和”派在锑元二五九一年发动了武装暴乱,控制了锑星百科星的行星发动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
- ↑ 标题中“锑星”实指锑星百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