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ABb1221/沙盒/通用wiki網絡社區方針/文本

這是User:AABb1221/沙盒/通用wiki網絡社區方針在刪除了思考過程之後的方針文本

本頁面同樣是草稿

有部分內容可能通用性相對較低,依然推薦閱讀附思考過程版,其包含提高通用性的變通內容,且版本通常更新。

基本規定(雜項陳列) 編輯

  1. 本 wiki 鼓勵用戶勇於改善編輯頁面。
  2. 本 wiki 鼓勵用戶發表對 wiki 管理有價值的意見,鼓勵理性、有理有據、建設性的辯論,鼓勵犯顏直諫(鼓勵政治參與。使用儒家措辭以激發中國人的相應道德感。),保障言論自由,反對但不殘暴鎮壓非理性、非建設性的爭吵,通過口頭警告、摺疊、刪除等方式制裁XX。
  3. 本 wiki 實施共識民主制

基本決策依據 編輯

本wiki依據社區的共識行事。這裡的「共識」並非像辭典里解釋的那樣是嚴格100%人都同意的一致意見,而是泛指一種通常多於50%人都同意或不反對的意見,它可以修改並且不應官僚主義地過度強調。本方針的部分條款給出了在部分特定情況下「共識」一詞的明確定義(例如,規定獲得75%支持率可就任正式管理員即是把「75%以上人投贊成票贊成的意見」定義為「共識」)。

一般地,在編輯條目時,編者應當尋求共識並依據共識行事。這意味着:(以下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共識的定義)

一人的觀點如果在適當場所(主要是討論區)發表後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可能會被視為共識。判斷標準主要與社區規模有關:在只有兩三名活躍用戶的社區,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是政治參與者,一人意見≈共識;但在有數百名活躍用戶的社區,(至少關於重要議題的)一人觀點在發表後長期未得回應是不正常的,未得回應的一人觀點不可能被視為共識。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未得回應的一人觀點被當成共識執行後一段時間又提出異議時,爭論它此前是否是共識是無意義的官僚主義行為,此時應當注意具體觀點的合理性。同理,討論時,一個意見無人反對可能算共識。

討論 編輯

在以下是討論時需要遵循的一些保障討論建設性的準則:


投票 編輯

投票應當持續一周及以上,除非投票結果已經顯而易見,不太可能逆轉。

作為進退自由,成員極不穩定,易受短時輿情波動影響的互聯網社區,為確保政策穩定性,避免朝令夕改,制定、修改、廢除方針之投票需要三分之二絕對多數通過。

投票主題應當合理化、精細化設置,避免忽略折中方案等情況。

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宣布投票無效。根本上,宣布投票無效的唯一合理理由乃是投票結果不能以足夠高置信度證明社區共識。

以下是一些宣布投票無效並提前關閉投票(如投票尚未結束)的更具體合理理由:

  1. 投票主題完全未經討論或討論明顯不充分;
  2. 投票顯然不太可能通過(雪球法則);
  3. 投票人數過少,在統計學上顯著性水平不足,無法確認其能代表全社區意見;
  4. 出現足夠嚴重的,可合理認為對結果產生足夠大擾動以至於改變投票結果的拉票。作為投票率低的互聯網社區,拉票在這裡成為了一種較為簡便的偽造民意的行為。一名實際上的少數派可以通過向所有預計可能持有相同觀點的人進行拉票將自己偽造為多數派。

以下不是宣布投票無效的合理理由:

  1. 投票由非全權用戶發起。如果已經到了應該投票的時刻,任何人都應該可以發起它。
  2. 投票中有非全權用戶投票。只應宣布其所投之票無效,不可宣布整場投票無效。

投票鼓勵?必須?給出理由(因此請避免使用討論板投票功能。(這還是因為討論板投票沒有普通用戶可見的刪除記錄。)用討論板投票功能進行的投票可能會被視作無效。)。(等一下,討論板可以匿名投票。)示例格式如下:

點我展開投票格式
- 收回

Template:贊成(都提贊成票,很少聽「支持票」的說法。已經在提「支持票」的wiki就不用改了,新生wiki還是提「贊成票」吧。),XXX。——XXX

(-)反對,XXX。——XXX

如果你不想投票又想避免被投票通知騷擾或只是想明確表態,可以選擇:

(∅)棄權——XXX

棄權票是無效的,不會被計入支持率和票數。(「中立票」還是不要有了。我之前設計的那種複雜投票制度……還是算了。「本來就是無效票,是(∅)棄權的幽默說法。」)

為最大程度鼓勵理性思維,投票與討論應當位於同一頁面,討論應當位於投票之上。

在進行簡單多數決投票時,平票維持原狀?在進行絕對多數決投票時,達到絕對多數投票即可通過。

以上全部規定僅適用於旨在作集體決策的投票。簡單的民意調查等不適用以上規定。

立法法 編輯

本wiki在規模擴大前暫時僅設本頁面所載內容為本wiki唯一方針。

本 wiki 尊重一切關於方針的意見,歡迎任何人參與方針建設。

方針的大幅度或重要制定、修改、廢除遵循以下步驟:

  1. 一場討論應當在此頁面(鏈接)被發起。提案者應當闡述提案內容,並提供儘可能提供充分理據。對於整章新增、重寫以上級別的大幅修改,為使新方針文本儘可能充分反映廣泛共識,應當提出一份開放編輯方針草案。
  2. 充分討論此提案。如有開放編輯方針草案,其版本應已經達到相對穩定。
  3. 通過在投票中取得三分之二絕對多數達成共識。這是因為本wiki是進退自由,成員極不穩定,易受短時輿情波動影響的互聯網社區,需要更強手段確保政策穩定性,避免朝令夕改。
  4. 本頁面將被管理員修改。管理員應當在編輯摘要中提供到相應討論的鏈接。

方針的小幅非重要修改無需經過投票,且「充分討論」判定標準更低。但若修改後出現足夠大爭議,此次修改無效,應當按以上步驟充分討論並投票。

若在某一具體情形下執行方針表現出明顯的不合理,應當立刻以小幅非重要修改的程序發起修改。

為鼓勵理性思維和自主判斷以及防止不合理方針具體執行,方針正文中必須儘可能包含設立方針的考量。

編輯本頁面修改方針時應當在編輯摘要中添加到已存檔的相應討論的鏈接。

以上方針僅適用於對方針的實質性修改。不構成對方針的實質性修改的對本頁面之編輯(如修正錯別字、更新過時信息等)可由管理員隨時進行。

本頁面應當受到全保護。

用戶權利 編輯

一般性權利 編輯

一般地,你(人稱?)享有做一切無害於社區改進的事的權利,被鼓勵做有利於社區改進的事(對絕大多數社區,這主要是指通過編輯提高條目數量和質量)。你可以憑自己的判斷做被你自己認為有益的事,就算你的編輯其實被社區認為是擾亂性的,只要你是善意的並且願意虛心求教編輯規範,你就不太可能被封禁,實際上請勇於編輯,勿過度懼怕犯錯。這意味着你需要遵守一些常見道德原則,並且最好了解一些各大wiki上常被視為擾亂性編輯的行為。你不應該:

  • 打編輯戰,或反覆回退他人編輯而不參與有意義討論。
  • 在沙盒外作編輯測試。
  • 無理由且原因不顯見回退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你享有參與討論的權利。雖然如需最終表決表決時非全權用戶的意見不會被考慮在內,但我們秉持開放、包容、虛心的態度,尊重並傾聽來自外界的意見。

(「發言權」的概念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迷思。「你對我們的事沒有發言權!」若我的發言是正確的,禁止之只是對進步與正確意見視而不見,乃是一種閉關自守、孤傲自大的心態;哪怕這意見是錯誤的,反駁它的過程也能加深我們的思維,它讓我們見到事物的不同可能面貌,打破思維的樊籠,讓我們離真理更近一步。再說,人類在進步過程中反覆推翻了太多次自己的想法……或許不了解「我們」的人的發言平均價值會低一些,但「我們」並非全知,尤其對於一個小型網絡社區,「我們」很小,所知甚少,「外界」輕鬆就能將真理的春風吹拂入「我們」。這些意見絕對值得我們花時間去思考、去處理。人人都對世間萬象擁有發言權。取消「發言權」,拒絕批評的行為阻礙進步、擾亂思維、妨礙社區規模成長,危害巨大,好處卻可忽略不計。那些頑固不化、閉關自守、拒絕批評的勢力乃是社會的悲哀。)

全權用戶權限 編輯

定義:全權用戶:在任意時刻,一名總編輯量達到XXX(不包括明顯測試破壞)且在該時刻90天前至7天前內有至少一次編輯且未被合理封禁的用戶為全權用戶。全權用戶權限僅包括投票權、被選舉權。

全權用戶權限是規則權利而非技術權限,屬於人而非帳號。一人擁有兩個編輯量足夠的賬號也不能投兩票,兩個賬號編輯量都不足但相加充足也將獲得一投票權(因此請儘量避免使用傀儡)。

站務方針 編輯

需要強調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像站務一樣行事,但可能有少數例外。建議非站務用戶在與新人進行可能會導致自身被誤認為站務的互動時說明自身並非站務並援引本方針。

由於任何人都可以像站務一樣行事,因此站務職權一般僅有技術權限。關於站務技術權限,請參見此頁面

任命 編輯

鑑於本wiki規模不大,無需複雜站務體系,本wiki當前僅設置二級站務:行政員、管理員[2],不設內容版主、話題版主和回退員。

行政員可以依據自己判斷或其它用戶提名任命全權用戶為試用管理員。行政員可以推翻提名,但3名用戶聯名提名可推翻行政員意見。試用管理員擔任管理員一月後通過在投票中獲得75%支持率可就任正式管理員。

在本wiki管理人手明顯不足或可預見以上情況即將發生時,可緊急任命管理員:大幅下調管理員就任支持率需求或任命非全權用戶為試用管理員。

為便利技術改進,行政員可依據自己判斷或其它用戶提名任命技術人才為臨時管理員。

行政員可以依據自己判斷或其它用戶提名任命管理員為行政員。行政員可以推翻提名,但3名用戶聯名提名可推翻行政員意見。在投票中獲得75%支持率可就任行政員。可以看出,行政員和管理員的任命支持率需求相同,這是考慮到用戶在提名和投票時已經(當然也應當)考慮到行政員與管理員的不同,對行政員候選人採取更高標準。

基於惡劣行政員難以免職、分權制衡、防止唯一活躍行政員離開導致wiki管理體系失去活力等等考量,本wiki當前原則上設2-3名活躍行政員:當活躍行政員數量達到3時不再舉行行政員選舉;當活躍行政員數量為1時如有合適人選應當舉行行政員選舉;當活躍行政員不存在時除非本wiki活躍用戶數已無法支持有效選舉,否則禁用社區領養功能領養本wiki(如果你發現有人違反本方針試圖領養本wiki,請聯繫領養申請受理者),而應當舉行緊急選舉,得票最高者當選,當選人應該聯繫Fandom,提供選舉相關鏈接並援引本方針請求獲取行政員權限。

免職 編輯

行政員、通過通常方法任命且活躍[3](沒經驗,無法制定具體標準)的管理員可依投票中的簡單多數贊成結果彈劾。如果出現緊急情況,上級站務可在未完成正常程序的情況下緊急免職之。嚴重干擾彈劾程序本身算作緊急狀況。

通過其他方式任命或不活躍的管理員可依行政員決策彈劾。如有異議(受彈劾人的異議不算),依投票中的簡單多數贊成結果決。

以下是一些合理(但不一定充分)站務彈劾理由

  • 打壓異見、干擾共識形成,例如通過刪除討論和封禁批評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不當封禁
    • 未使用明文規定的合理理由封禁
    • 封禁理由不充分
    • 未經警告不恰當地封禁用戶
  • 捏造或通過歪曲性解釋等方式變相捏造未得社區共識的規定。站務可以像任何一名平等的用戶一樣發表意見(「方針應該這樣」「方針應該這樣解釋」),並在不違背社區共識的情況下執行之(自由裁量權),但一旦有異議提出站務就應該尊重他人意見並尋求共識,不得將自己的意見偽造為共識。
  • 通過違反方針等方式不尊重社區共識。單純持有與共識相反的觀點不被視為不尊重社區共識(思想自由),但在管理員不尊重社區共識時可以讓此理由更為充分,因為這意味着站務會實踐這些較大概率錯誤的觀點,會對社區造成的預期傷害更大。
  • 拒絕討論管理改進方法。
  • 編輯戰。
  • 在Wiki上營造出敵對的、低產的氛圍。

各站務都應當將以上內容引以為戒,常掛心中。

如果你發現免職無法正常執行(如不存在活躍行政員、受彈劾人為行政員且拒絕辭職、發生「嚴重干擾彈劾程序」這一緊急狀況且無法解決[4]等),請聯繫Fandom,作適當情況說明並援引本方針相關條款要求執行免職。(如Fandom拒絕呢?這是需要/能規定的嗎?)

封禁方針 編輯

封禁是防止wiki受到擾亂破壞(此處的「擾亂」專指蓄意破壞以外的擾亂)的工具,而非處罰。除了較嚴重破壞、極嚴重擾亂等特殊情況,封禁之前應當先進行警告,且應在當事人已閱或應當已閱後仍末改正的情況下再進行封禁。例如,當事人於13:00-14:00期間進行擾亂,若於15:00發現並進行警告,該用戶尚未有新活動前不應封禁之;若於13:30發現並進行警告,當事人未改正,繼續進行擾亂至14:00,可以封禁該用戶。

封禁用戶必需理由。這對外能服眾,對受封禁人能使之知曉錯誤點並改正,對管理員能防止濫用職權胡亂封禁。

根據Fandom全域方針只有在違反明文規定時才能進行封禁。因此以下是全部合理(但不一定充分)封禁理由,也應該是預設封禁理由,任何不使用以下封禁理由的封禁都將被視作濫權:

  • 擾亂性編輯,包括但不限於:(?我對這個詞用得對嗎?)
    • 發布不實信息
    • 不當刪除內容
    • 添加無意義文字
    • 編輯戰
    • 為了闡釋觀點而擾亂XX
    • 遊戲方針
  • 不當廣告
  • 行為無禮,攻擊/騷擾他人
  • 濫用傀儡或真人傀儡[5]
  • 本身是傀儡或真人傀儡
  • 偽造簽名
  • 不可接受的用戶名,包括但不限於:
    • 易被誤認為著名人士/機構/XX,無論蓄意冒充或機緣巧合,當然不包括賬號持有者的確為該著名人士/機構/XX的情況。該著名人士/機構/XX包括但不限於:
      • 著名用戶
      • Fandom官方
      • XX官方
  • 故障機器人(有幾個wiki會需要這條……大多數wiki都應該刪掉這條。)

「不可接受的用戶名」是封禁方針的例外。以「不可接受的用戶名」為由進行的封禁總應該是無期限的。除非不可接受的用戶名明顯被蓄意取出,必須先在用戶的留言牆上請求改名;明顯蓄意使用不可接受的用戶名的用戶應當被不經警告永久封禁?

應當保障用戶的申訴權。(具體規定待完善)

保護方針 編輯

本wiki秉持開放理念,歡迎所有人編輯。本wiki大部分頁面應當常態化保持非保護狀態。為防止濫權保護,保護頁面必需理由。

以下是一些合理保護理由及(若通過通常方式實現時)對應保護期限、等級(無說明則站務擁有自由裁量權):

  • 保護於wiki正常運行有重要意義之頁面(無期限)。這主要包括:
    • wiki標誌(全保護)
    • 首頁(全保護)
    • 方針頁面(全保護?)
    • 常用或重要模板
  • 長期持續破壞(1周以上半保護,仍無改善則全保護)
  • 制止編輯戰(1日至30日,除非編輯戰士均非自動確認用戶均為(非自動確認用戶可能很快成為自動確認用戶)全保護)

以下不是合理保護理由:

  • 頁面被用於反對站務
  • 保留頁面以供稍後編輯
  • 將頁面標記為已完成——wiki頁面永不完成,因為語言總可改進。

當本wiki遭受極嚴重破壞時可向Fandom申請開啟全站保護

(技術指引)除通常方式外,還可用濫用過濾器等技術方式實現保護。通過非通常方式實現的保護不應當與以上方針偏離過大。

最後(又是雜項陳列) 編輯

用戶應當關注頁面右上角(無論PC端還是移動端)的通知以獲取重要消息。

在關注通知的基礎上,本wiki鼓勵用戶關注本wiki和社區中心?的最近更改社交活動以獲取本wiki的最新動向、Fandom技術更新?等信息。

(活躍用戶數過低自動停用部分方針?此時某些「民主」相關的強制性方針(如必需之投票)可能變為不可行。具體數字我沒經驗,無法判斷。)

  1. 訴諸人身是……
  2. 本方針中所稱「管理員」均專指非行政員之管理員。
  3. 這是考慮到不活躍管理員留任的預期收益較小,故彈劾需求出現時留任的損害更易超過受益,應當可以以更簡單的程序免職之。
  4. 提醒:如果你看到一名管理員「嚴重干擾彈劾程序,(對Fandom)你可以先在社區中心給行政員留言要求緊急免職以躲避其濫權。
  5. 真人傀儡是……(介紹),其危害性在於……(即是立法考量)